在精神醫學的發展歷程中,電休克療法(ECT)無疑是最具爭議又極具影響力的治療手段之一。從令人望而生畏的“恐怖療法”,逐漸蛻變為拯救重癥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下它的“前世”與“今生”。
前世:20世紀30年代,匈牙利有位精神科醫生觀察到癲癇患者很少同時患有精神分裂癥,受此啟發,他嘗試用藥物引發癲癇來治療精神疾病,但效果不理想且有副作用。1938年,兩位意大利神經精神病學家另找出路直接用電擊引發癲癇,給精神病人做治療。這就是最早的電休克療法。當時設備簡陋,治療過程也嚇人,不少人把它當成“恐怖療法”,但它確實讓部分患者有了好轉,這才有了繼續研究的價值。
今生:如今,電休克療法已得到顯著改良。治療前會使用麻醉劑和肌肉松弛劑,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就像睡了一覺,全程感覺不到疼痛,也不會出現身體抽搐,既安全又舒服,再也不用害怕了。
電休克設備不斷升級,從最初簡單的電流裝置,發展為如今能夠精確調控電刺激參數(如電流強度、頻率、波形等)的智能化儀器。
在使用層面,電休克療法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也得到明確規范。它主要用于治療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重度抑郁癥(尤其是伴有嚴重自殺傾向、拒食等癥狀)、躁狂發作、緊張型精神分裂癥等重癥精神疾病。多項臨床研究證實,在緊急情況下,電休克療法能在數周內顯著緩解癥狀,有效率可達70% - 90%,拯救了無數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患者,成了精神科醫生手里的“王牌武器”。(王冠麗 王羲師)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