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新民,男,漢族,55歲,高中文化,舞陽縣蓮花鎮彎莊村村民。原先舞陽縣九街鎮和蓮花鎮之間的澧河上沒有橋,兩岸村民出行不便,想去對岸要繞行二十多里路。彎新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總想為方便村民做點什么。1986年農忙時,彎新民的右胳膊不慎被小麥脫粒機絞斷了,但他身殘志不殘。1988年的時候,彎新民聯合村里人籌集了2萬多元,用磚頭壘起了一座簡易橋,但由于資金有限,橋修得并不牢固,2000年被洪水沖垮,兩岸村民再次陷入了無法過橋的困境中。為了早日能為村民修上一座結實的橋梁,彎新民16年來一直在外打工。他掙的錢舍不得給老婆孩子花,都攢著用來修橋。終于,憑借攢下的六萬元,加上向親戚朋友借款三萬元,以及兩個兒子每人一萬元的支持,2015年11月,彎新民正式開始了他的第二次艱辛橋修之路。修橋時為了省工錢,彎新民和老伴每天天不亮就用架子車把修橋的建筑材料從家里拉往河灘,最后索性在河邊支起了一座帳篷,吃住在工地上。當這座長約60米、寬兩米多的水泥橋修建完成后,他瘦了整整一圈,老伴也因此患上了類風濕。村民們看到彎新民修橋花費巨大而且身患殘疾,每次過橋總想給他交個過橋費,但他死活不同意,最后在大家一致要求下,彎新民才勉強同意收一元錢,但對老人、殘疾人和孩子們,彎新民始終堅持分文不收。村民們感念彎新民的修橋事跡,特意將這座橋稱為“新民橋”。彎新民說:“我會盡力守護著這座連心橋,讓它平平安安地陪著父老鄉親們,直到我離世的那一天。”(舞陽縣委宣傳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