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該團隊由實驗室主任劉永革率領,一行4人將先后走訪賽努奇博物館、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及吉美博物館4家文博機構,對館藏甲骨進行非接觸式高精度數字化采集。
“我們團隊有專門從瑞士進口的全自動設備,使用三維掃描、高清拍攝以及微痕增強等技術,確保甲骨片上的每個字清晰可見。”劉永革表示,此前,該實驗室已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協同,對德國所藏甲骨進行了數字化采集工作,此次赴法,將把相關甲骨文數據一起帶回安陽。
“殷墟出土的甲骨總量約16萬片,國內約12萬片,國外3萬余片,真正發表過的只有七八萬片,還有很多或深藏庫房,或散落民間,抑或流失國外。”劉永革介紹,為了讓散落的甲骨回歸,實現信息永存,他帶領團隊成員于2024年前往韓國,成功完成海外第一批共計7片甲骨實物高保真數據采集。
據了解,本次采集的所有甲骨文高保真數據,也將統一匯總到“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臺,并向全世界開放共享,實現甲骨文資源的共建共研、共創共益。
“運用數字技術讓流失海外的甲骨文‘回家’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夢想。”劉永革表示,“我們正在持續推進‘全球甲骨數字回歸計劃’,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全球散存甲骨文的數字化匯聚,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深入研究提供堅實的數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