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炎恩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整理即將進行噴涂的鋼制辦公家具產品。

外商考察萊特柜業集團。 企業供圖

洛陽萊特柜業(集團)有限公司產品展廳。本報記者 范坤鵬 攝

伊濱區龐村鎮的洛陽市智能家居產業園,貨車源源不斷地從廠區將鋼制家具發往世界各地。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倪睿 攝

洛陽科飛亞家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搬運貨物。
□本報記者 陳學樺 范坤鵬
海外倉成為熱點,不少產品登上亞馬遜熱榜,遠銷歐盟、北美、中東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彌漫著鐵粉與油漆味的家庭小作坊,到年產值近200億元的全球產業標桿,洛陽“龐村造”鋼制家具成功叩開世界大門,坐上“中國鋼制家具之都”寶座。
如今,伊濱區龐村鎮不僅是商務部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鋼制家具),更占據全國70%以上市場份額,成為全國最大的鋼制家具生產基地,年產值近200億元。“采購鋼制家具,不到龐村不下單”成為行業共識。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拓展國際循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多重風險挑戰疊加的當下,這份全球化火爆并非偶然。“龐村造”外貿出口高歌猛進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產業升級密碼,又能為河南乃至全國的縣域經濟、傳統產業轉型提供哪些啟示?記者走進產業一線,探尋“全球化火爆”背后的必然邏輯。
洛陽鋼制家具為何持續火爆
答案,首先藏在一條無縫銜接的產業鏈里。
在龐村鎮的物流園,“雙十一”的物流熱潮未減,車流依舊不息。大卡車排起長隊等候裝貨,叉車穿梭轉運忙不停,工人們額角滲著汗珠,手上的活計卻絲毫不敢耽擱。
“這幾天日均進出車輛500多輛,運走貨品3000多噸,創同期新高。”11月17日,龐村鎮黨委書記王丹站在智能家居產業園里,向記者道出這份亮眼成績單。
走進產業園內的洛陽花都家具集團車間,智能化生產場景讓人眼前一亮:機械臂精準揮舞,下料、激光切割、折彎、抓取一氣呵成,每20秒就有一個嶄新柜門整齊下線;車間一角的直播間里,主播正拿著設計新穎的鋼制收納柜,向海外網友熱情推介。
“今年前10個月產值穩步增長,訂單排到年底,工人們天天加班干勁足。”企業負責人李相臣指著智能設備滿臉自豪,“這些‘好幫手’讓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雙提升,真是立了大功。”
這份火熱景象,源于龐村40余年的產業積淀。
上世紀80年代初,龐村鎮西龐村兩位村民憑著剪刀、榔頭,在彌漫著鐵粉與油漆味的小作坊里敲出第一臺鐵皮保險柜,為龐村鋼制家具產業埋下火種。1984年偃師縣第一鐵箱廠創辦,激活了產業勢能,數十家企業扎堆涌現,全產業鏈雛形就此奠定。
如今,洛陽鋼制家具產業已長成“參天大樹”:全市擁有上下游配套企業3000余家,產品涵蓋9大類1000多個品種,國內銷售網點超8000個,出口至1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產值接近200億元。“90%以上企業集中在伊濱、偃師,形成‘龍頭引領、中小協同’的格局。”洛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合豐、炎恩、花都等龍頭企業率先實現智能化投產,帶動大量中小企業嵌入產業鏈分工。
5萬直接從業人員、10余萬個間接就業崗位,從鋼材貿易、模具制作、鎖具生產,到粉末噴涂、紙箱包裝、物流運輸,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這里無縫銜接,讓洛陽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市場份額最高的鋼制家具產銷基地。
“除了鋼板,鎖具、玻璃、塑粉這些配件,出門半小時準能買到。”做了20年生意的周先生深有體會,同款鋼制文件柜,洛陽價格比南方企業低10%到15%,“全球最低”的“龐村價格”讓產品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這份競爭力的核心,是“半小時配套圈”帶來的全產業鏈硬核支撐。零部件本地化生產不僅降低了物流與交易成本,更讓企業能快速響應全球客戶需求。
在全國鋼制家具“一超多強”格局中,洛陽以70%到80%的市場份額占據絕對主導,成為國家級產業基地,相比佛山、安吉等細分領域領先的區域,在品類完整性、成本控制與產業鏈配套上擁有不可復制的優勢。
“成長的煩惱”如何破解
然而,成本優勢并非永久的護城河,高速發展的背后,“成長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有些企業把鐵皮柜越做越薄,低于0.4毫米的產品容易變形,我們寧愿放棄3000萬元的訂單,也不愿砸了口碑。”萊特柜業銷售總監楊杏寬無奈地說。部分企業陷入“內卷”,低價模仿、惡性競爭初現端倪。此外,高端人才難招、物流成本偏高、中小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也制約著產業進一步發展。
如何破解?答案指向了智能化改造和高質量發展。
跨過伊河,洛陽中心城區向東擴展。翻開伊濱區地圖,在開元大道與大谷路交叉口兩側,洛陽市智能家居產業園正拔地而起,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以前企業都建在集體建設用地上,不愿投入廠房設備,‘無地可用、無序發展’困擾了產業多年。”洛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李松濤介紹,在洛陽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智能家居產業園和大谷智能制造產業園的規劃,破解了這一痛點。
根據規劃,兩大園區總規劃面積近5000畝,投資約130億元,將涵蓋智能制造、研發創新、跨境電商、智慧物流等六大功能區,聚焦產業鏈升級,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資源向新質生產力傾斜。
在智能家居產業園二期項目現場,高大的白色廠房整齊布陣,合豐、炎恩、花都等龍頭企業已入駐,預計今年年底全部投產。智能生產車間內,機械臂精準揮舞,云端系統實時調度,智能焊接機器人忙碌不停。
“目前,洛陽市智能家居產業園建設正分批次有序推進,除了一期為企業原有用地,三期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實現部分投產,2026年年底前全部投產。四期和五期項目已提上日程,正在做前期準備。園區全面建成后將打造500億級智能家居產業集群。”伊濱區龐村鎮鎮長張旭東說。
除了通過園區集約發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與產業承載力,智能化升級讓“洛陽制造”向“洛陽智造”加速邁進:企業引進意大利薩瓦尼尼、日本阿瑪達等世界先進設備,平均新增產能30%以上,報廢率降低25%以上,人均產值提高40%;鋼美科技等企業逆勢投入智能設備,合豐、炎恩、花都全面進入智能化生產階段;綠色制造與產學研協同機制同步完善,推動產業向高端化、可持續化發展。
此外,產學研協同機制也在這里得到逐步完善。洛陽市鋼制家具協會與龍門實驗室成果轉化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前沿技術向產業應用轉化;仕高(洛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探索“觸電”出海,聯合高校培養跨境電商運營人才;智能家居產業園規劃智慧科創區,旨在引進高新技術企業與“專精特新”項目,構建創新生態閉環……
海外布局用了啥高招
“之前,我跑廣交會遞名片都難拿訂單,現在坐在辦公室,亞馬遜訂單就從全球飛來。”洛陽雙彬辦公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應賓感慨,企業入駐亞馬遜三年,年營業額就突破億元,成為金屬辦公柜類目“TOP1”。
這揭示了“龐村造”走向世界的引擎——跨境電商。
截至2024年年底,洛陽已有140多家鋼制家具企業組建了專業電商團隊。在北美市場的跨境電商企業中,60%是洛陽的鋼制家具企業。星都家具的“卡爾”品牌更是成績亮眼,通過可拆裝設計,將原本售價300多美元的儲物柜降到100多美元,成功進入亞馬遜“億級賣家俱樂部”,現在企業70%的營收都來自跨境電商業務,顯示出鋼制家具在跨境領域的強大競爭力。
“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國內電商平臺,洛陽家居企業擁有店鋪1000多家,2024年線上銷售額高達50億元。在跨境電商領域,表現尤為突出,僅亞馬遜平臺銷量前20的鋼制家具店鋪中,伊濱區的企業就占16席。2024年,伊濱區鋼制家具出口額約25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居全市第二。”伊濱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朱蕾介紹。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洛陽市推行25項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務辦理時限壓減60%以上,相關部門主動幫企業搭建海外對接通道,建立政企協同機制。如今,洛陽鋼制家具企業已開拓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多元化市場,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額同比增長30%,海外布局更趨均衡。
打造未來品牌高地誰來助力
跨境電商打破了地理限制,讓深處內陸的龐村直接面對全球消費者,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然而,自主品牌影響力不足、對平臺依賴過重等問題,仍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對挑戰,洛陽市把鋼制家具跨境電商產業帶建設作為戰略重點,并設定了到2027年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到近百億元的目標。
同時,圍繞該產業,每年打造電商選品中心,推動傳統企業轉型,為“洛陽制造”出海提供系統性支持。伊濱區制定《鋼制家具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劍指500億級產業集群。
河南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商業聯合會易貨貿易分會特邀顧問席升陽認為,關鍵在于引導同行企業避免因生產同類產品導致的內卷,在1000余個產品品種中進行合理分工,形成全產業鏈協同,在設計、生產、銷售、客服等環節導入AI,引進智能機器人,推動產業向無人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培育自主出口品牌。
洛陽市鋼制家具協會秘書長張會群則帶著“抱團取暖”方案奔走:加快建設“龐村鋼制家具”區域公共品牌,統一Logo,講好40多年產業故事,讓全球采購商一提鋼制家具就想到洛陽。
“要深刻把握洛陽市智能家居產業園建設對伊濱區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整合和優化項目施工方案,緊盯時間節點,全力推進項目早日投產達效,助力打造500億級智能家居產業集群,為伊濱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伊濱區黨工委書記樊燦濤底氣十足。
從手工作坊到全球標桿,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洛陽鋼制家具用40多年書寫了一部產業傳奇。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河南還有多少像龐村這樣的“隱形冠軍”亟待發掘?我們又如何能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地標,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河南實踐中,寫下更加璀璨的篇章?
龐村的故事,遠未結束。它的探索,正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河南答案”。
龐村鋼制家具產業發展歷程
●1984年西龐村村民創辦了偃師縣第一鐵箱廠
●1997年底西龐村周邊共擁有鐵箱廠78家,實現營業收入4.6億元
●1999年偃師市在龐村鎮東設立鋼制家具第一個工業區,花城公司、艾基锘公司、花都公司等十幾家企業進駐園區
●2009年底企業數量近200家,行業年產值達25億元,發展迅速
●2018年鋼制家具產業逐步進入向“綠色化、智能化、個性化、家居化”轉型升級階段
●2023年11月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鋼制家具)通過商務部復審
●截至目前鋼制家具生產及配套企業500多家,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0%,產品銷往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國最大的鋼制家具產銷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