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建成630萬畝高標準永久性糧田,灌溉耕地532.45萬畝,在全省首創了高標準糧田建設的“南陽模式”。
□河南日報記者孟向東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娟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農時不等人。隨著氣溫回升,小麥進入了快速生長期,南陽大地,沃野千里,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
宛城區高廟鎮王良村村民張文軍近幾日一直在地里忙活。“我家有14畝地,今年都種上了小麥。春天是麥田管理的關鍵時期,需要除草打藥?,F在農業技術發展了,都用上了無人機,就盼著夏季有個好收成!”3月12日,張文軍對記者說。
與此同時,南陽市農業農村局也組織農技專家走村入戶,實地查看小麥苗情、土壤墑情、病蟲害情況,現場為農民朋友答疑解惑。南陽市農技推廣站站長胡銀慶告訴記者:“當前全市小麥生產形勢總體較好,種植面積繼續保持在870萬畝以上,苗情墑情均好于去年。只要抓好小麥田間管理,有望再奪夏糧豐收。”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我們覺得肩上責任重大。南陽是農業大市,抓好小麥生產既是南陽1000多萬人吃飯的需要,也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玉生說,近年來南陽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升糧食產能。全市建成630萬畝高標準永久性糧田,灌溉耕地532.45萬畝,在全省首創了高標準糧田建設的“南陽模式”。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跨上120億斤臺階,糧食生產連年取得豐收。
目前,春季氣溫回升快起伏大,小麥三月怕旱四月怕寒,市農業部門加強與氣象部門協作會商,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防止凍害和病蟲草害的發生,夯實糧食生產基礎,為夏糧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