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姍
高高的煉鋼焦爐不再“冒白煙”,污染物排放接近“零排放”標準。安鋼憑借這項環保新技術,做火了綠色產業,賺來了綠色收入,樹立了綠色標桿。
鋼鐵廠“跨界”進入環保裝備產業,是時勢使然,更是主動作為。幾年前,在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大氣污染治理全面開展的大環境下,鋼鐵企業的風險和挑戰明顯增多,安鋼在面臨資源要素制約和環境壓力加大的“雙重挑戰”下,敏銳發現機遇、緊緊抓住和用好機遇,樹立“越早達到環保目標,企業越早受益”的發展理念。
國家“特別排放限值”是懸掛在鋼鐵廠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于二氧化硫、顆粒物排放超標的鋼鐵廠而言,這是“危”;對于達到世界一流排放標準的安鋼而言,這是“機”。
轉“危”即為“機”,失“機”就有“危”,這是發展的辯證法,而安鋼的綠色發展之路就是在化挑戰為機遇中走出來的。
當前,河南處于污染防治攻堅的關鍵階段,市場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本身就是一種機遇。如果河南的企業都像安鋼一樣,變被動為主動、變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何愁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