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祝傳鵬
4月2日,在鶴壁市山城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繼鴻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該區石林鎮石林村劉鄧大軍石林會議舊址。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讓石林村帶著紅色印記被載入史冊。
“1947年5月,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部隊撤離安陽外圍戰場,轉入休整階段,準備強渡黃河,躍進大別山。為了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當年6月1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石林村法隆寺(今中石林村與西石林村交界處南)召開各縱隊首長會議,史稱石林會議。”王繼鴻說,石林會議因其召開的特殊背景及承載的重大歷史使命,成為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軍事會議。
如今,召開石林會議時的法隆寺大殿已不復存在,僅留有一個院落。院落的中央有一塊莊嚴的石碑,上面寫著“劉鄧大軍石林軍事會議紀念碑”。從院中的石階走進一間間老屋,每間屋里都布滿了當年劉鄧大軍留下的痕跡。中央軍委與劉鄧往來的電報、作戰圖、一張張黑白色的老照片……櫥窗中,一件件珍貴的展品見證著那段紅色歷史。
“石林會議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都具有一定地位,因為這次會議是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將解放戰爭引向國統區、推向全國的前奏。”王繼鴻說,石林會議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提出的“兩翼牽制、中央突破、三軍配合”的戰略方針,即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4個縱隊,自豫北地區強渡黃河,先在魯西南尋殲敵軍,然后逐步向豫皖蘇地區和大別山地區發起進攻,在長江以北的鄂豫皖邊區實施戰略展開;陳賡、謝富治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第九縱隊等自晉南強渡黃河出豫西,在豫陜鄂邊區實施戰略展開,協助劉鄧大軍經略中原;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及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在豫皖蘇邊區實施戰略展開,配合劉鄧大軍南進。三路大軍呈“品”字形陣勢展開,創建了新的中原解放區。
據了解,近年來,山城區政府積極挖掘紅色旅游資源,于2014年啟動石林軍事會議舊址保護提升工程,為鶴壁市紅色旅游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