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以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為抓手,大力培育鄉村人才隊伍,激發鄉村人才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13年以來,全市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1.4萬人。
完善培育制度體系。2016年,我市成為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市,出臺了《漯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建立了“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蹤服務”四位一體的制度體系,明確了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構建完善以農廣校、農技推廣服務機構、涉農職業院校為主體,農業高等院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為拓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補充的一體多元、適度競爭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強化培育機制建設。2021年,我市組織開展了高素質農民培育金牌講師評選活動,共評選出理論教師、政策講師、技術講師、創業導師、實踐講師等金牌講師34名。培訓機構與河南農大、省農科院等建立密切聯系,聘請全省知名教授為學員授課。加強培訓基地建設,評選出50所漯河市農民田間示范學校。目前,我市已建立省級綜合基地2所,省級實訓基地2所,市級實訓基地13所。2021年組織開展了優秀學員和先進培訓機構評選表彰活動,共評出5家先進培訓機構,激發培訓機構提質增效。
加強培育管理。市農業農村局通過實地督導檢查、登錄培訓信息管理系統查詢、定期報送培訓進度等方式,加強培訓工作的監督管理。培訓工作實行開班審核審批制度、行政主管第一課制度等,強化班級管理,嚴格考試考核評價,保證了培訓工作質量。農民學員對培訓效果、師資課程、組織管理、培訓基地的滿意度均達99%以上。
政策引導激勵。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委組織部印發了《關于實施鄉土人才賦能四大專項行動服務鄉村振興的通知》,搭建鄉土人才服務平臺,促進鄉土產業發展壯大。落實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質農民參加全省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今年,全省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決賽在我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我市共有20多個項目參賽,是去年參賽項目數量的2倍。
開展評價認定。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共同印發了《漯河市高素質農民認定暫行辦法》,規定了高素質農民認定類型、級別、原則以及認定條件、標準、程序等。隨后,我市開展首次高素質農民評價評定工作,著力提升高素質農民的榮譽感,促進鄉村人才振興。2021年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為105名新型職業農民頒發職稱證書。其中,44名為新型職業農民農藝師,61名為新型職業農民助理農藝師。
經過培訓的高素質農民活躍在鄉村振興一線,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成為促進我市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生力量。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寧華鋒、尚曉良、唐敏軍、趙澎飛、趙哲峰等創辦企業、助農增收的先進事跡被收入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的《耕耘者——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典型風采錄》。此外,尚曉良被評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春鵬飛被省人社廳、團省委、省農業農村廳評為河南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去年以來,我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先后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河南電視臺、《河南日報》等報道。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