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宣講模式在全省會議上推介——“五彩大集”聚人氣 “漯講樂享”潤心田
11月7日,在鄭州舉行的全省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工作動員會上,我市以《“五彩大集”聚人氣 “漯講樂享”潤心田》為題作現場交流發言,成為此次大會唯一作典型經驗介紹的省轄市,為全省推進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近年來,我市以“黨的創新理論萬場宣講進基層”為載體,全力打造“漯講樂享”宣講品牌,探索創新“五彩大集”宣講模式,形成了宣講搭臺、部門聚力、上下聯動的大宣講模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這一大宣講模式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通過機制建設、隊伍培育和方式創新,有效破解了基層宣講中群眾聚不齊、聽不懂、用不上等難題。
機制如何建?針對基層宣講中遇到的困境,我市理論宣講調研組深入縣、鄉一線調研,傾聽基層意見并多次邀請省委宣傳部領導指導,探索形成“宣講搭臺、共同唱戲、資源共享、活動共振、宣講共融”機制。
隊伍怎樣強?我市組建了由縣區、市直部門、黨校、社科機構宣講員及學校思政教師組成的專兼職宣講隊伍,注重培養“90后”“00后”青年宣講達人,動態更新人才庫,目前已有196名理論宣講人才入庫。
品牌如何樹?以市級“漯講樂享”為引領,打造了臨潁縣“潁之有理 五彩大集”、舞陽縣“宣舞大地 陽出精彩”、郾城區“郾講新聲 理潤萬家”、源匯區“源匯實踐說”、召陵區“理潤召陵”等特色宣講品牌,形成全覆蓋宣講矩陣。
堅持目標導向,學經驗、探路子、創模式——
今年3月,我市理論宣講調研組赴浙江學習先進經驗,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獲市委領導批示并印發通知在全市學習推廣。
示范引領,創新破圈。臨潁縣率先探索“大集市”宣講模式,將宣講與展演、展示、互動、服務融合,打破傳統宣講模式,如村民即興分享、“95后”青年將法律條文改編成Rap等宣講方式,使宣講臺成為百姓的“星光大道”。
在此基礎上,我市多次召開基層理論宣講觀摩推進會推廣“五彩大集”經驗,著力打造最具地方特色和最富生命力的宣講載體。
堅持結果導向,全覆蓋、零距離、聚人心——
打造五大平臺。“五彩大集”綜合平臺,依托農村集市、更會等搭建主陣地;“五彩大集開放麥”文藝平臺,鼓勵群眾互動展示;“五彩星期天”線上平臺,以直播吸引年輕網民;“五彩大喇叭”廣播平臺,覆蓋老年群體和田間地頭;“五彩講堂”干部平臺,統一思想并推動工作。
形成一種模式。我市通過內容模塊化、流程標準化和資源集約化,實現宣講模式好復制、易推廣。如,將宣講整合為主題宣講、文藝演出、“三下鄉”及志愿服務、發展成果展等五大板塊,設定愛國歌曲大家唱、主題宣講、黨史故事我來講、移風易俗大家談等五大流程,將基層分散的理論宣講、文化惠民、便民服務等資源整合于同一平臺,以小成本換取大實效。
實現五重效果。聚焦宣講堵點和群眾需求,找準發力點和切入口,保證宣講常態化和制度化,實現了群眾聚得齊、聽得懂、用得上和部門愿意講、鄉鎮持續講的效果。在宣講中,還培育出清河相聲社宣講示范點、濤哥說理特色宣講小分隊,涌現出“聽風的蠶”、墜子藝人白金山等宣講達人。
貼近生活,走進人心。如今,逛大集、聽宣講、看演出、享服務已成為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時尚。
“‘五彩大集’融入戲劇、小品等文藝節目,提供健康義診、義務理發、家電修理等志愿服務,還開展法律咨詢、農技服務等活動,大家參與的熱情十分高漲。”在臨潁縣石橋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參與活動的不少群眾表示,“大集市”接地氣,既能學習黨的政策方針,又能了解城市發展變化和鄉音鄉情,老百姓的關切在現場就能找到答案。
截至目前,“五彩大集”宣講在全市線下已舉辦600余場次、線上宣講80多場次,受眾超100萬人次,涌現出《贊贊新時代》《好民警陳曉磐》《移風易俗樹新風》等優秀劇目,深受群眾歡迎。
“宣講不僅成為理論課堂,還是文化盛宴、惠民集市,充滿煙火氣,提升了群眾參與度。”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動員會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我市理論宣講“五彩大集”標準化體系,扎實做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實現理論宣講從“最后一公里”變成“最美零距離”。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