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將節水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大事來抓,以創建節水型城市為重點,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采取政府推動、部門協作、載體創建、科技支撐、公眾參與等綜合保障措施,全面執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取得明顯實效。
為推進節水城市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2016年,我市出臺了《漯河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方案》,2017年又相繼出臺了《漯河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等5個配套專業規劃,為我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和創建節水型城市作了科學規劃。近幾年來,又相繼出臺20多項城市節水、排水、供水方面的法規、規章,對計劃用水、超計劃超定額加價、節水“三同時”、水平衡測試、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計量水價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有力地促進了城市節水的規范化管理。
我市充分發揮水價對節水工作的推動作用,多次對自來水、地下水等用水價格進行調整,修訂和完善用水統計報表,設計應用節水統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化管理。為涵養城市地下水資源,我市最大限度地利用南水北調水源,自2015年以來,連續關閉城市建成區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地下水壓采工作。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明確各自的責任分工,制訂《漯河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著力對用水總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降幅、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6個方面的目標進行考核。
我市緊緊抓住城市發展的有利時機,以水環境綜合整治利用、老城區和背街小巷改造等為契機,加快城市水資源利用和供排水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更新改造直徑100毫米以上供水管道60公里;市區水表到戶率達95%以上,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至10%以下。
近年來,我市在重視節流的同時,積極探索利用雨水資源推進“海綿城市”“濕地公園”“城市水系”等項目,收集、儲存、凈化雨水,用于生活、生產等;持續推進市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作,通過生物曝氣、生物濾池、高效沉淀、高密度微孔過濾等深度處理技術、工藝,市區污水處理廠出廠水已全部達到再生水標準。
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有力促進了我市節水型城市的建設,2018年,我市萬元地方生產總值取水量為10.4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為4.2立方米,工業取水量指標全面達標;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91.8%;節水型企業覆蓋率為37%;節水型單位覆蓋率為24.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為每人每日89.14升;城市非常規水資源替代率已達28.6%;供水管網的漏損率下降至9.16%,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7%以上,各項節水指標均達到省級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標準。(黃曉婭 李明霖)
責任編輯:黃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