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青草綠,依舊十里杏花香”,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那么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祭祖掃墓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成為了一直留傳下來的習俗,人們在清明節前去上墳掃墓,鏟除墳邊雜草,放上供品,上香禱祝,獻上花束,以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
踏青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也正是外出郊游的好時光。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長最快,成活率也最高。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俗,還有人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放風箏
放風箏是民間傳統游戲之一,也是清明節的重要習俗,風箏又稱風琴、紙鳶,每逢清明時節,人們就開始出來放風箏,還有人把風箏飛上天之后把線給剪短,據說這樣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蕩秋千
蕩秋千也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來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以上就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了,通過小編的講述,現在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