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熊勇力
“鄉村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我省鄉村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振興鄉村文化不僅是當務之急,更具長遠意義,但目前我省鄉村文化振興還面臨許多困難。”參加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住漯省政協委員胡新峰在《關于推進我省鄉村文化振興的提案》中表示,我省鄉村文化振興面臨鄉村文化價值日漸被忽視、鄉村文化載體遭到破壞、鄉村文化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胡新峰建議:一要激發鄉村主體活力。要培育提升村民的主體意識,尊重村民自治權,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活農村內部活力,使鄉村留得住人,創建“有靈魂”的新鄉村,讓農民感受到農耕文明的魅力和風采。二要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價值。把地域文化作為提升內涵的靈魂,精準定位,推動文化興農、人文興農和品牌強農。實現鄉村與城市、自然與人居協調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獨特化、差異化、品味化。三要實施優質項目帶動戰略。圍繞優質資源形成優質文化產業項目,將旅游項目與文化項目融合,實現景點與文化遺產對接、體驗項目與手工傳承對接、演出項目與民間曲藝對接、參觀項目與民俗節慶對接。四要強化資金政策支持。設立農村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基金,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五要提高鄉村文化產業競爭力。培育當地的優秀人才,成立手藝工作室、寫生基地、曲藝培訓中心、創意工作室;積極引進人才,尤其是農產品包裝設計等方面人才。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