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甫)春光明媚的3月,舞陽縣的田野里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這塊地是施過雞糞的,現在小麥已經分出3個蘗了。”3月2日,在舞陽縣馬村鄉前姚村的地頭,種糧大戶朱振興看著自家地里長勢喜人的麥苗喜笑顏開。朱振興地里的麥苗葉寬莖粗,而旁邊一塊田地的麥苗葉子卻有一點兒泛黃。“那塊麥田沒有施有機肥,前兩天澆了一次水。”朱振興對記者說。
去年,舞陽縣農業農村局實施了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項目。去年9月底,朱振興在縣農業農村局的幫助下,往自家麥田里施了雞糞等有機肥。
遠處,一輛大型撒糞車正在作業。“撒糞車裝有GPS定位裝置、攝像頭。司機在駕駛室里可以隨時了解作業時長和施肥量。”縣農業農村局能源站高級農藝師馮彥告訴記者。旁邊的農業合作社里,還停放著8臺這樣的機械。
得益于去年實施的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項目,舞陽縣15萬畝小麥均施上了有機肥。這么多有機肥是從哪兒來的?“全縣有雙匯集團6個大型養雞場,光養雞場一年就能產生12萬噸雞糞。雞糞拉回來后經過發酵等環節處理,變成了有機肥。這既消除了大型養殖場處理糞便的煩惱,又讓農戶得到了實惠。”馮彥的一席話解答了記者的疑惑。
一個長長的坑塘里,兩臺鉤機正在作業。“再有一個月,這個池子就能建好。”馮彥說,前姚村大部分田地都用上了全自動水肥一體化系統。為了保證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該村利用荒廢的坑塘專門規劃了一個大型積雨補灌池,收集雨水備用。
坑塘附近,正在建設的兩排白色廠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褐松茸種植基地,再過兩個月就能投產了。”一名工人告訴記者,雞糞和秸稈可以用來做褐松茸的底肥,實現了廢物循環利用。
責編:黃曉婭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