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漯河市郾城區農業機械技術中心多措并舉備戰“三秋”生產服務工作,切實做好“三秋”農機化生產服務保障,全力以赴組織好“三秋”機械化生產,奮力奪取全年糧食增產豐收。
一是排隱患、重培訓。從8月中旬開始,該中心陸續派出農機專家人才服務團分片包鄉、入村到戶,指導農機手對玉米收獲機、烘干機等主要農機具進行保養、檢修和調試,備足易損件、零配件,保證機具“調得出、用得上”,排除農機在生產運行中的隱患。組織農機技術人員下鄉入戶,對農機操作手進行前期培訓,使其掌握熟練的操作技巧,增強機手的機收減損本領,努力將玉米機收損失率控制在2.2%之內,大豆機收損失率控制在4%之內。
二是強服務、提效能。成立3個服務指導組,深入各鎮(街道)開展農機化生產服務指導。深化“六個一”精細服務(給機手的一封信;在漯河北高速口和全區農業鎮街道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站和服務點;一個機手服務手冊;公布一部服務熱線電話;一條服務短信;一個微信服務群),為來返郾跨區作業機手在道路暢通、農機安全、機具檢修、配件供應、油料保障、作業對接、農機調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確保農機跨區作業安全、高效、有序。
三是重防范、保豐收。一是及時制定下發《三秋農機化生產應急工作方案》,按照“平時服務,戰時應急”方式,在全區7個鎮街道組建七支農機應急服務隊,確保關鍵時刻能拉得出、用得上;二是利用電話、微信等手段與外地農機部門溝通聯系,達成履帶玉米聯合收獲機跨區作業意向,以備不時之需;三是持續推進“農機云”平臺建設。安裝的344臺(套)智能終端和全區農機銷售及維修網點全部接入農機云平臺,通過農機云平臺和農機調度微信群對區域內農機進行精準調度。同時積極發揮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的優勢,大力推廣訂單作業、土地托管等服務方式,千方百計加快“三秋”作業進度,確保秋糧顆粒歸倉。(通訊員:董詩)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