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骨折時,很多人認為兒童只是成人的縮小版,套用成人骨科的觀點來處理即可。其實,兒童是在不斷生長發育的,其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學性能都在不斷變化,與成人的骨骼不同。正確認識與處理兒童骨折必須熟悉兒童身體特點,否則會出現很多不應當發生的醫源性并發癥,造成嚴重后果。
兒童與成人相比更容易骨折,但兒童骨膜厚,生物學行為活躍,骨折后往往一側骨膜尚保持連續性,所以兒童開放骨折遠比成年人少。
兒童骨折后6個月~8個月內,因骨折刺激修復反應會出現過度生長。如有些兒童的肱骨干、股骨干骨折在復位時能達到功能復位(對位對線在可接受標準范圍內)即可,不必要刻意追求解剖復位。
小兒骨折愈合后生長再塑形能力很強,患兒年齡越小、骨折越靠近干骺端且成角與關節運動軸一致,再塑形能力就越強。如果骨折后導致側方成角、旋轉畸形,那么靠生長再塑形就難以矯正。如: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內翻的患兒不能通過生長塑形而獲得矯正。所以,如果兒童四肢骨折、骨病、四肢畸形等,家長應帶其到專業的小兒骨科診治。??】?/div>
專家鏈接
??】?,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骨八科(小兒骨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研究生。他是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學會骨科學組委員、省殘疾人康復協會肢體康復專業委員會小兒骨科工作委員會委員、省脊柱脊髓損傷學會小兒脊柱骨科分會委員、市中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小兒骨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他從事骨科臨床工作十余年,曾在天津醫院小兒骨科及北京國康醫院秦泗河教授的矯形外科進修。他擅長肢體先天及后天畸形的精準矯治、腦癱兒童的評估與治療、兒童四肢骨折微創治療、兒童骨腫瘤診治。他先后被評為優秀醫師、優秀青年醫師等。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