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續旱情,河南省通過智能灌溉、水源調度等多種方式抗旱保秋糧,打響“奪糧保衛戰”。
在南陽鄧州市,科技服務為抗旱提供支撐。從今年7月份開始,當地農戶依托鄧州牧原公司鋪設的支農管網,開展水肥一體化抗旱作業。水肥從生豬養殖過程中提取,可替代化肥,在抗旱澆灌的同時補足微量元素,促進玉米生長。
鄧州市牧原養殖有限公司農藝師 沈曉航:結合玉米生育時期以及天氣情況,開展清水加水肥配比還田。保證所需要的水分、養分。
南陽鄧州市高集鎮種植戶 朱志玉:種完之后基本上都澆了一遍?,F在天氣太旱了,計劃再透澆一遍,保住玉米的豐收。
7月以來,鄧州遭遇持續高溫干旱,當地已調動11座水庫,1600多個坑塘堰壩以及1.5萬余眼機井水源全力進行抗旱澆灌。農業農村部門組建了17支抗旱應急救援分隊,指導農民科學灌溉。
信陽息縣充分利用大型灌區為主、沿淮泵站為輔、農田機井為補充的三級灌溉體系,累計調度引水一億六千三百多萬立方米,12000眼機井馬力全開,保證全縣82萬畝水稻得到有效灌溉。周口鹿邑縣通過 “引河入渠、引水補源” ,全力保障農田灌溉。
周口市鹿邑縣賈灘鎮政府工作人員 陳加誠:晝夜不停,每天抽水2萬7千多立方,覆蓋了10個行政村2萬多畝地。
周口市鹿邑縣農村農業局二級主任科員 馬偉:利用境內渦河、惠濟河飲水補源、分流供水,保障抗旱用水需求,同時做好服務保障。
目前鹿邑縣累計投入資金2460萬元,各類灌溉機械 46萬臺次,全縣114萬畝秋作物平均已完成3輪澆灌。針對當前旱情,河南省水利部門6月下旬以來已組織大中型水庫引水11億立方米;農業農村部門統籌用好115萬眼機井,全省專家和農技人員累計下鄉4.91萬人次,指導群眾科學抗旱;省財政已累計下達資金2.6億元,支持市縣開展秋糧“一噴多促”,全力支持各地開展抗旱保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