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看,我記錄丨博物館來了大咖“講解員”__新聞頻道——漯河網-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點新聞門戶網

  • <i id="c9pcs"></i>

    我在,我看,我記錄丨博物館來了大咖“講解員”

    來源: 時間:2025-10-07 21:23:00 點擊: 今日評論:


    大河網-河南日報

    2025-10-07 08:35:06

     

      10月3日,88歲的考古學家楊育彬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為現場觀眾講解杜嶺一號方鼎。 楊向明 攝

      □本報記者 曹萍

      1974年,在鄭州杜嶺張寨南街出土了3000多年前的兩尊方鼎——杜嶺一號方鼎和杜嶺二號方鼎,成為鄭州作為商代早期王都的重要佐證;闊別故土半個多世紀,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銅器杜嶺一號方鼎從北京回鄉“省親”,和杜嶺二號方鼎分離數十年后,“兩兄弟”首次在出土地聚首。

      10月3日,記者走進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在“國寶回家鄉——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考古新發現展”展廳內看到,燈光下的杜嶺一號和杜嶺二號兩尊方鼎并肩而立、古樸凝重,仿佛在訴說數千年前的歷史。一同展出的還有另外兩尊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方鼎,四件國之重器同框,氣勢磅礴,所有進入展廳的觀眾都慕名前來,一睹其風采。

      在展廳里,我也遇到了迫不及待趕來與“老朋友”相見的考古學家楊育彬。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深耕考古領域60余年,曾主持并參與鄭州商代都城遺址等很多重要考古項目。他拄著拐杖緩步來到杜嶺一號方鼎前,靜靜地佇立凝視,50多年前參與發掘兩尊方鼎的情景,仿佛浮現在眼前。

      “這鼎上的花紋是什么?”展柜前,一位小朋友的發問,讓楊育彬回過神來:“這上面一種是饕餮紋,饕餮就是一種很貪吃的神獸,那些圓形的叫乳釘紋,鼎的上面是兩個拱形的耳朵……”

      老人專業的講解,吸引了眾多觀眾聚攏過來仔細聆聽,現場還不時拋出各種問題:“這個有多重呢”“方鼎和圓鼎在功能上有什么區別嗎”……

      “這個鼎有1米高,80多公斤重,3000多年前咱們國家能鑄造出這么大的銅鼎,那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對于方鼎的細節,楊育彬仍脫口而出。老人站了近半個小時,從鼎的考古意義說到四個鼎的出土經過、詳細位置,又講到中國歷史的特點。“看到四個鼎在這里重聚,我很感動,這也正是咱們文化自信的來源。”話語有力,引得現場觀眾鼓起掌來。

      “這趟真是來值了,竟然遇到一個大咖‘講解員’,更加感受到鄭州歷史的厚重。”從北京來的黃先生,本來要去其他地方,路過鄭州聽說有“四鼎重聚”,便專程前來觀看,直言不虛此行。

      來自新鄭市鴻福學校七年級的劉承昊是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的小講解員,聽了楊育彬的講解,他感覺就像上了一堂歷史課。“我講過很多次這里的文物故事,但這是第一次見到發掘文物的人,爺爺真是太厲害了。”他興奮地說。

      漫步展廳,腳下是歷經3000余年風雨的商城遺址,展廳內是近500件新時代鄭州商城考古新發現的文物,讓人們讀懂了這座城市的“血脈”。

      參觀完畢,楊育彬在家人的陪同下走出了展廳。不遠處的城墻邊,孩童們正在奔跑玩耍。3000余年過去,商城印記早已融入城市發展肌理。

      看著眼前的一切,楊育彬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

    • 我市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強化創新引領、龍頭帶動,構建標準體系,做強冷鏈物流——融入服務大市場 食品產業 煥新升級

    • 奮楫揚帆逐浪高 ——看經開區實干爭先挺進工業經濟主戰場

    • 奮進沙澧 出彩畫卷 ——“兩高四著力”的漯河實踐

    • 沙河(白云山橋至京港澳高速橋段) 獲評2024年度省級美麗幸福河湖

    • 千機飛點亮城市夜經濟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聞

    一周 / 新聞排行



    主辦單位:中共漯河市委宣傳部 漯河市互聯網新聞中心 承辦:漯河市廣播電視臺  豫ICP備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網 版權所有

    豫公網安備 41110202000117號

    欧洲av在线欢看_人妻在线无码专区_亚洲av男人的天堂_国产最新无码不卡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