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高浮雕傳拓 “3D 打印術”拓古今__新聞頻道——漯河網-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點新聞門戶網

  • <i id="c9pcs"></i>

    (文化中國行)高浮雕傳拓 “3D 打印術”拓古今

    來源: 時間:2025-10-08 19:50:00 點擊: 今日評論:

    中新社鄭州10月7日電 題:高浮雕傳拓 “3D打印術”拓古今

    作者 王宇

    “如果說普通拓印是‘攝影術’,那高浮雕傳拓就是‘3D打印術’。”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在河南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62歲的館長李仁清向前來參觀的游客介紹。

    傳拓,又稱拓印,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種將金石器物上的文字與紋飾以墨拓方式“轉印”于紙面的傳統技藝。長期以來,人們多重視文字拓印,而對高浮雕圖像往往疏于記錄。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中國匠人發明全形拓,通過控制墨色濃淡與拓印力度,使青銅器等器物在平面上呈現立體效果。然該技藝多用于小型彝器,對摩崖石刻、石窟造像等大型高浮雕作品則鮮有涉足。

    20世紀80年代,李仁清開始探索在高浮雕石刻上進行立體拓印。他融合平面拓、全形拓、烏金拓、蟬翼拓等技法,引入繪畫與測繪等手段,成功將大體量石刻造像轉換為精準的平面粉本,開創出高浮雕傳拓技藝。


     


     

    8月27日,在河南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李仁清介紹少林寺初祖庵大殿的“西盤龍柱”拓片?!⊥跤?攝

    相較于傳統傳拓技法,高浮雕傳拓更為繁復,涵蓋上紙、裁貼、捶紙、上墨、揭取、拼接、修復等諸多工序。

    李仁清介紹,鑒于雕像表面起伏多變,上紙之際須把濕透的宣紙依立體雕像輪廓裁開,施行“分紙分拓”,后續再將這些碎片“合而為一”,修復成一幅完整的平面作品。

    在李仁清看來,盡管諸多石刻歷經千年風雨已顯斑駁滄桑,但高浮雕傳拓技藝不僅能原大尺度留存文物的原始風貌,還能細致入微地記錄石刻上的裂隙、鑿痕以及自然侵蝕等病害情況,為文物保護提供存器、證史、補史的重要依據。

    李仁清說,上墨遵循“遠淡近濃、墨分五色”之法,拓片借由墨色濃淡的精妙拿捏,將歲月侵蝕幻化成歷史美學印記,這般獨特意趣是任何現代科技都難以復現的。


     


     

    8月27日,在河南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李仁清介紹鞏義石窟寺第四窟窟頂藻井拓片?!⊥跤?攝

    交談之際,李仁清緩緩展開一幅鞏義石窟寺窟頂藻井拓片,不同方位分別拓有佛像紋、蓮花紋、忍冬紋,仿佛在訴說著北魏時期的傳奇故事。

    李仁清介紹,拓印藻井需長時間保持仰身姿勢作業,每一個細微動作,皆是對體能與耐力的雙重挑戰。僅第一窟藻井的拓印,便產生了3000多塊拼接碎片,而完成整個石窟寺千余件文物的拓印任務,耗時兩年。

    截至目前,李仁清通過創新“分紙拓合法”“疊紙拓合法”等工藝,已完成對河南多處中小型石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鞏義北宋皇陵石刻等傳拓建檔工作。

    近年來,其傳拓作品還多次受邀前往歐洲、南美洲及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8月27日,在河南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制作具有吉祥蘊意的高浮雕彩拓文創產品?!⊥跤?攝

    “傳承不應止步于保護層面,更在不斷創新,實現‘破圈’發展。”如今,李仁清運用高精度掃描與3D打印技術,不但探索出“傳統技藝+現代技術”的新路徑,還按照敦煌壁畫的顏色調色,開發出近500種有吉祥蘊意的高浮雕彩拓文創產品,深受海內外年輕人的喜愛。

    • 我市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強化創新引領、龍頭帶動,構建標準體系,做強冷鏈物流——融入服務大市場 食品產業 煥新升級

    • 奮楫揚帆逐浪高 ——看經開區實干爭先挺進工業經濟主戰場

    • 奮進沙澧 出彩畫卷 ——“兩高四著力”的漯河實踐

    • 沙河(白云山橋至京港澳高速橋段) 獲評2024年度省級美麗幸福河湖

    • 千機飛點亮城市夜經濟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聞

    一周 / 新聞排行



    主辦單位:中共漯河市委宣傳部 漯河市互聯網新聞中心 承辦:漯河市廣播電視臺  豫ICP備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網 版權所有

    豫公網安備 41110202000117號

    欧洲av在线欢看_人妻在线无码专区_亚洲av男人的天堂_国产最新无码不卡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