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企業和群眾在辦理行政審批 過程中,部分申請材料必須付費委托社會 中介機構提供。以后,這樣的情況將大幅 減少。昨天,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決定 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82項,不 再作為行政審批的受理條件。清理規范和 保留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近期 將正式對外公布。
想要辦成事,就必須找中介機構,這 已成為阻礙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一大 頑疾。對此,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市編辦) 旗幟鮮明、態度堅 決:一些部門與中介機構存在或多或少的 聯系,甚至有些中介機構原本就是部門的 所屬單位,這類機構占有大量信息資源, 形成行業壟斷,導致辦理過程中環節多、 耗時長、收費高,企業和群眾苦不堪言, 既抵消了“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又加重 了企業和群眾的負擔,擾亂了市場秩序, 甚至成為腐敗滋生的土壤,必須堅決清 理,毫不手軟。
克頑癥就要下猛藥。市行政審批制度 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市編辦) 負責人介 紹,為進一步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方便企 業和群眾辦事創業,促進中介服務市場健 康發展,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根據國務 院和省政府要求,我市對行政審批中介服 務事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清理——明確規 定:凡缺乏法定設立依據的行政審批中介 服務事項,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中介服務 材料;申請人可按照要求自行完成 的事項,不得要求申請人必須委托特定 的中介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現有或已取 消的行政審批事項,不得轉為中介服 務;嚴禁將一項中介服務拆分為多個環 節;凡應由審批部門委托相關機構提供 的服務,不得增加或變相增加申請人的 義務。 “由于涉及部門利益,清理規范行 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阻力很大,有時候 清理規范一項中介服務事項需要與部門 多次溝通,政策講透、道理說通,才能 爭取部分單位配合支持。”這位負責人 說。越是困難越向前,隨著“放管服” 改革的持續推進,清理規范工作力度只 會越來越大。
目前,經過嚴格審核,反 復論證,確定第一批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82項,不再作為行政審批的受理條件。這些事項主要集中在企業 投資、項目建設、生產經營和民生等領 域,直接關系到企業和群眾的切身利 益,清理規范后,將進一步破除中介壟 斷、切斷利益關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 本,減輕企業負擔、便利群眾辦事,逐 步形成公開公平、規范有序、誠信高效 的中介服務市場環境。 他表示,清理規范后保留為行政審批 受理條件的中介服務事項,將實行清單管 理,明確項目名稱、設置依據、服務時 限。其中,實行政府定價或作為行政事 業性收費管理的項目,同時明確收費依 據和收費標準。
“今后,凡未納入清單的 中介服務事項,一律不得再作為行政審 批的受理條件。確需新設的,必須進行 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審查論證,依 照法定程序設定并納入清單管理。”(記者梁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