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華朋)“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臨潁縣堅持在數字賦能、城鄉融合、全域振興等方面下好‘先手棋’,念好糧、融、富‘三字經’,持續扛穩糧食安全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政治責任,致力打造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的標桿。”12月27日,臨潁縣委書記劉少宏作為唯一的縣區代表在參加河南省委宣傳部“奮進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場新聞發布會時說。
今年以來,臨潁縣以被確定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引領縣為契機,按照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要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臨潁經驗。
念好“糧”字經,在數字賦能上當先行。臨潁縣是全國唯一的中國休閑食品之都,緊盯“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緊抓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縣機遇,積極推廣應用“5G+智慧農業”新模式,以實施“三鏈同構”促進三產融合,培育壯大休閑食品產業,打造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提升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化服務水平,實現“工業拉著農業的手、市場帶著鄉村走”。經過多年的深耕細作,全縣食品產值突破400億元,年加工糧食240萬噸,是全縣糧食總產量的4倍;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為3.8∶1,遠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25元。
念好“融”字經,在城鄉融合上當示范。臨潁縣緊抓獲評全省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的機遇,牢固樹立城鄉“一盤棋”理念,加快促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融合,爭當城鄉融合的示范,著力打造全省有影響力的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在規劃融合上,堅持城鄉統籌,構建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在基礎設施融合上,突出抓好國家級“四好農村路”創建、安全飲水一體化等重點項目,推動鄉鎮道路、管網、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與城區對接,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在公共服務融合上,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圍繞老年人就醫難問題,加快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就醫更加便捷、高效;圍繞青少年教育問題,大力實施城鄉教育融合發展三年行動,組建緊密型、聯盟型、項目型、合作型等教育集團,推行城區學校與鄉村學校“一校多區、城鄉并校”模式,讓更多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圍繞青壯年人群就業問題,開展多元化精準培訓,讓農村青壯年人群掌握一技之長,實現穩定就業。
念好“富”字經,在全域振興上當標桿。劉少宏說,臨潁縣緊抓獲評全省首批鄉村振興示范引領縣的機遇,按照“三鏈同構、農食融合、以城帶鄉、全域振興”的總體思路,結合臨潁實際,重點在壯大集體經濟上下功夫,探索集體經濟增收“十種模式”,規劃建設了5個村級集體經濟工業園,帶動全縣集體資產超億元的村6個、村集體年收入超100萬元的村37個、村集體年收入超10萬元的村147個、村集體年收入超5萬元的村316個。同時,臨潁縣注重深化農村改革,整合農村資源,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農民穩定增收,確保村集體收益最大化,為實現鄉村振興探索新路徑。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