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隨著許慎小學三四年級學生走進河上街觸摸漢朝文化,源匯區第三實驗小學四至六年級師生在漯灣古鎮探尋賈湖文明,“傳統文化+自然教育”為核心的多元化研學實踐矩陣已初具規模——這一矩陣,正是源匯區以文旅融合為抓手,既是中小學 “行走的課堂”,也是源匯區借文旅融合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政策護航,筑夢研學培育人才
年初,源匯區文化旅游局發布《源匯區關于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十條服務措施》,錨定全齡友好目標,優化研學旅行等文旅產品供給。憑借河上街景區、漯灣古鎮等核心文旅 IP,以 “文旅 +” 模式串聯非遺體驗、夜間經濟等業態,為研學旅行注入豐富內涵。研學活動注重精準供給與場景融合,學生著漢服在河上街習書法、做陶藝,于受降亭聽抗戰故事;在漯灣古鎮尚文館探賈湖文化、牛行文化,在文峰塔前懷 “字圣” 許慎,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無縫銜接。
線路多元,文化記憶鮮活如昨
源匯區研學體系以多元文化融合為特色,打造涵蓋歷史、科技、鄉村的立體化課程。河上街化身 “活態課堂”,學生通過書法臨摹、陶藝制作深度體驗傳統工藝,受降亭結合歷史講解,強化青少年家國情懷。漯灣古鎮則讓學生探尋賈湖文明、牛行文化,緬懷 “字圣” 許慎,感受水韻文化。鄉村實踐點同樣精彩,問十鄉宋莊村學生在現代農業產業園采摘、操作水質檢測儀,學習 “企業訂單 + 合作社 + 農民” 產銷模式;陶橋村 “中原狀元村” 讓學生體驗耕讀文化與電商直播基地的農產品帶貨,見證數字經濟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專業升級,安全課程穩固根基
豫中南最大研學基地神州鳥園成為強大支撐,占地 600 余畝,配備 6 大場館及戶外拓展區,可同時接待 5000 名學生。完善的課程體系涵蓋自然科普《神州鳥園奇妙游》、紅色教育《追憶崢嶸歲月》等特色課程。安全機制完備,消防、公安、醫院聯動保障研學活動安全有序。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神州鳥語兒童餐廳改造提升項目獲中央旅游發展基金補助 11.49 萬元,設施持續優化升級。
市場火熱,展望前景邁向高峰
今年 3 月,神州鳥園與多家旅行社、研學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接待量一路攀升,從 2022 年的 6 萬人次,到 2024 年全年的 10 萬人次。2025 年前 4 個月,已接待研學團隊 100 余個、超 3 萬人次,單日最高接待量突破 4000 人次,有力帶動周邊餐飲、文創消費。展望未來,源匯區將以神州鳥園為核心,爭創省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深化 “文化深挖 + 科技賦能 + 鄉村實踐” 模式,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設計差異化課程,持續推動研學教育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為區域經濟注入澎湃動力。(白冰 李洋)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