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作為信陽城市文化與形象的代表建筑之一,茗陽閣矗立河畔,與層層疊綴枝頭的欒花相映成趣,成為秋季打卡新地標。 聶品 攝
●2024年
全省城鎮化率達59.22%
城市(縣城)建成區面積
達5525.7平方公里
●近三年
全省累計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487個
完成投資10918億元
●“十四五”以來
全省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1萬個
惠及群眾174萬戶
●2024年
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積達18.4平方米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6平方米
文字整理:李筱晗
看!河南如何為城市發展探出新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昊 李筱晗
從“鄉土中國”到“城市中國”,改革開放40余載,城鎮化浪潮奔涌向前。如今,全國已有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城市安居樂業,億萬人民的生活隨時代變遷、城市發展而深刻變革。
可以說,城市的發展變化,折射了中國經濟的騰飛與轉型。然而,當規模擴張觸及邊界、內涵提升成為新命題,城市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河南又如何以城市之變,促進社會之變、民生之變?
10月17日,省委城市工作會議召開,全面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錨定“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科學謀劃推進城市工作,積極探索出一條符合發展規律、具有河南特色的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城市發展亟須“換擋提質”
城市的發展,不只是樓宇的崛起。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城市往往集聚了眾多資源要素,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
當今世界的競爭,首先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較量。“十四五”以來,河南新增城鎮常住人口287萬人,全省城市數量達38個,鄭州發展成為特大城市。以鄭州為核心的鄭州都市圈,2024年經濟總量達2.53萬億元,占當年全省總量的39.7%。
城市在區域和國家戰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被稱作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深化改革創新的“主陣地”、國際競爭合作的“橋頭堡”。
但快速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成長的煩惱”:環境污染、交通擁堵、流動人口多、群眾訴求多元等治理問題接踵而至。城市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正從“有沒有”轉為“好不好”。這一轉變,呼喚著城市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作出“兩個轉向”的重大判斷,為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及時轉變城市工作的理念、思路和路徑,早謀劃、早行動,組織各部門深入開展城市工作調查研究,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努力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先機。
以“新格局”繪就“新篇章”
河南地處中原、物產豐饒,但各地資源稟賦、地理環境、發展水平、基礎條件不同,發展的重點、難點也不相同。如何避免出現“千城一面”?
必須立足全省山水、交通、人文等資源稟賦,主動融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找準路子、突出特色,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各城市差異競爭、錯位發展。
為此,河南提出,加快構建“一主兩副、一圈兩帶、四域多點”的發展格局,形成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和鄭州都市圈為引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體系。
在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每天僅化妝品就有數十萬單跨境電商包裹在這里集散、分撥。“空陸數海”絲綢之路,讓鄭州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重要樞紐。
憑借“牡丹花都”的獨特魅力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洛陽持續抓好文商旅特色街區建設,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如今,這座城市已擁有1200余家漢服體驗館,城市民宿主體達1248家,躋身國內旅游城市“頂流”。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南陽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創新活力和創新動力,推動企業實現“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公鐵水空”立體交通網加速織密,A級物流企業數量躍居全省第二,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集聚效應愈發明顯。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89.83億元,同比增長6.3%。
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以洛陽、南陽兩大副中心城市為兩翼,河南將不斷把自然區位、交通樞紐優勢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引領和支撐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更可持續
新形勢下,城市工作的要求更高。全省在公共服務、治理精細化和城市基礎設施完備性等方面,部分城市仍有待完善,一些問題亟須破解。
城市的核心是人。以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河南將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更可持續。
建設人才友好型、青年發展型城市,壯大城市新質生產力;推進完整社區建設,構建便民惠民智慧生活圈;實施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統籌城市防洪與內澇治理;加強城市設計,打造鄭州、開封、洛陽、安陽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城市治理成于細、貴在精。深化運用“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河南全力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讓群眾在精細管理中感受城市溫度。
未來,河南城市將一步步實現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的歷史性轉變。當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成為城市的新名片,億萬中原兒女將在城市發展中感受到更真切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陽市白河大數據產業園,技術人員在智慧物聯網平臺演示系統功能。近年來,該市通過引進和培育大數據企業,積極推動當地經濟轉型與智慧城市建設。 高嵩 攝
航空大都市既聚產業又聚人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凌 趙同增
10月15日,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新聞》報道,“十四五”期間,鄭州航空港加快建設“空中絲綢之路”,航線通達全球200多個城市,內陸腹地變身對外開放新前沿。
新聞畫面中,鄭州航空港產業園內廠房林立,城市公園風景秀麗,一個高品質的現代航空都市正在中國中部迅速崛起。
“近年來,鄭州航空港城建投入超1500億元,建成區面積增至14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12.7個百分點,10萬群眾從農民變工人、從村民變市民。”10月17日,在省委城市工作會議上,鄭州航空港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田海濤作經驗交流發言時介紹,該區堅持“融入大市場、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推動“港產城園”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新的核心增長極。
規劃引領,構建“港產城園”融合發展新格局??茖W劃定十大功能片區,系統構建“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現代化空間結構,高標準規劃建設長20公里的雙鶴湖科創走廊,將醫科城、汽車城、國際陸港等片區穿珠成鏈,打造“科研+產業+樞紐”融合發展的黃金活力軸線。
以港聚產,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崭鄯矫?,復制鄭盧“雙樞紐”模式至吉隆坡、布達佩斯,創新升級“區港一體化”模式,保障新鄭綜保區重點企業高效運行。鐵路港方面,鄭州國際陸港5大核心功能區建成投用,比亞迪專用鐵路今年已發送商品車專列403列;全國首個客貨兩用高鐵站鄭州航空港站開通至重慶、青島高鐵快運。公路港方面,建成內陸地區首個國際公路運輸集結中心,線路通達俄羅斯等11個國家,開行超1000車次。
以產興城,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以富士康、超聚變為龍頭的萬億級電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建成投用算力規模超1萬P的空港智算中心。打造以比亞迪為龍頭的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的汽車城。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高標準建設中原醫學科學城,碧迪、飛利浦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入駐,國藥、中信等生物醫藥類央企實現全覆蓋。
以城促產,打造現代化國際化航空都市。高標準推進醫科城、汽車城、大學城、會展城等片區開發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吸引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產城融合示范區,堅持“一張網全覆蓋”,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聚焦“吃住行、游購娛、教醫保”,構建“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成投用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房8萬余套;引入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和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河南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
空中航線連接全球城市機遇和夢想,產業集群加快集聚蓄勢騰飛。產業發展有高度,城市建設有溫度,一個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國際航空都市拔節生長,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新市民、新青年安居鄭州航空港,共創美好未來。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 推動城市發展能級躍升
——訪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馬健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宋敏
城市發展體系持續優化、都市圈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高、縣城承載能力穩步增強,“十四五”以來,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20年的55.43%增長到2024年的59.22%,新增城鎮常住人口287萬人、城市數量38個……
10月17日,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馬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省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始終將城市高質量發展擺在城鎮化建設的突出位置,先后出臺新型城鎮化建設、鄭州都市圈發展等規劃,制定中原城市群建設、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等實施方案,“十四五”規劃確定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等指標順利實現。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立足全省城市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持續優化全省城鎮化發展格局,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質提效推動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城市發展能級躍升貢獻發改力量。”馬健說。
高水平聯動培育壯大現代化都市圈。馬健表示,將聚焦現代化交通、產業、文化、城市、治理“五個都市圈”建設任務,以提升鄭州都市圈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區域影響力為目標,以促進鄭州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為方向,強化鄭開同城化、鄭許一體化、鄭洛協同發展,推動都市圈高頻政務事項跨域通辦,以都市圈為突破塑強中原城市群競爭新優勢。
高標準推進深挖城鎮化發展潛能。當前,我省已培育20個縣(市、區)新型城鎮化試點,84個潛力縣(市、區)中近七成城鎮化率增幅高于全省。下一步還將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因地制宜、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協調推動設施建設、產業轉移、聯合招引等合作事項落地達效,加快促進潛力地區縣(市、區)產業升級、人口集聚。
高質量謀劃夯實城市發展項目支撐。我省將謀劃更多地下管網更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戶區(城市危舊房)改造等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全力爭取更多資金支持。同時,更加注重“投資于人”,緊扣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精準謀劃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領域補短板項目,進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綜合承載力,推動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奮力推動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訪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高義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筱晗
“近年來,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接續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和城市更新行動,全省城市面貌顯著改變,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10月17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高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高義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一個尊重、五個統籌”“一個優化、六個建設”重點任務,聚焦“1+2+4+N”目標任務體系,樹牢人民城市理念,突出功能品質提升,奮力推動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深入開展城市體檢評估。拓展體檢廣度和深度,擴大小區、社區、街區體檢覆蓋面,有序開展重點片區體檢和專項體檢,試點開展縣城體檢。建立“專項規劃—片區策劃—項目實施方案”規劃實施體系,為城市更新提供科學指引。
實施城市更新重點工程。統籌老城改造提質和新城功能完備,推動建立健全適應城市更新的政策機制,強化項目謀劃實施和典型帶動,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有序實施“三區一村”改造,促進功能轉換、業態升級、活力提升。因地制宜補齊水電氣暖、綠地、停車位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短板,抓好生活垃圾分類,加強公共空間營建,推動養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擴容提質、均衡普惠,著力打造完整社區、美麗街區、活力城區。
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細化水平。指導各地建立健全“一委一辦一平臺”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推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下足城市管理“繡花功”,持續推進街道“U形”空間治理,開展背街小巷和小微公共空間整治,凈化美化城市環境。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推進物業服務和物業企業黨建全覆蓋。
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加快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優先推進地下管網、交通設施等改造提升。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健全聯調聯排機制,暢通城市排澇行泄通道,提升管網排放能力??v深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牢牢守住城市運行安全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