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文博
當前,全球食品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未來食品產業成為各國戰略布局焦點。作為全國首座中國食品名城,我市具備搶占未來食品制高點的獨特優勢。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市還應進一步強化統籌推進,構建更多發展平臺,推動未來食品產業向高端邁進、向縱深發展。
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市工商聯提出具體建議。
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制定未來食品產業發展長期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優先領域,引導資源和要素的有序流動、高效配置。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政策之間的銜接和配合,形成推動未來食品產業發展的合力,進一步提高漯河食品產業高地地位。
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持續打造高能級研發平臺體系。持續強化中原食品實驗室的龍頭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河南食品科創園和漯河食品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聚焦營養健康科學前沿、食藥同源轉化機理、未來食品技術體系三大領域,完善“實驗室+研究院+孵化器+中試基地+產業基金+產業園區”的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聚焦食品前沿科技領域技術攻關。設立食品產業技術攻關專項基金,加大對基因編輯、合成生物等食品領域基礎研究的投入,重點突破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三大方向的卡脖子技術;大力發展功能食品、新型代糖產品、特膳食品和工程化食品,加速推進益生菌+食品、天然色素替代、3D食物打印等顛覆性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動企業研發全覆蓋。引導規上食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規上食品企業研發活動“清零”行動,支持企業設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對年度研發投入占比超過3%的企業給予階梯式獎補,對建立研發機構的企業給予研發后補貼、創新創業券等政策支持。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激勵機制,鼓勵和推動我市食品企業與中原食品實驗實開展深度合作,鼓勵食品企業承接科研成果,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
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及早布局未來農業發展方向。聯合在食品領域有重大研究成果的科研院所,在農作物種植、動物養殖方面積極推廣前沿技術。加快推進食品企業生產工藝智能化改造。鼓勵、幫助食品企業與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建設中國(漯河)食品云平臺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支持雙匯、衛龍等龍頭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打造智能制造標桿項目。逐步推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利用。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對食品安全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測,實現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加強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深化國際合作。支持食品企業通過RCEP等拓展國際市場,培育食品出口重點企業。鼓勵企業建設海外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推動漯河食品由“國人廚房”走向“世人餐桌”。強化國內協同。聯合江南大學等高校及中糧、三全等企業共建創新聯盟;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聯動鄭州航空港區打造食品供應鏈樞紐,協同制定地方標準,提升“豫食”品牌競爭力。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