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原糧倉”到“世界餐桌” ——河南漯河市政協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記事
第二十二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上,來自國內26個?。▍^、市)及馬來西亞、白俄羅斯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1268家企業參展,26932家專業采購商到會采購,意向訂單簽訂率達97%,現場交易額和線上線下意向采購額達492.6億元;簽訂產業投資項目75個,投資總額372.2億元……一系列亮眼數字見證了河南省漯河市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這一切離不開漯河市政協的大力助推。
協力:為食品產業協商建言
食品產業是漯河市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也是市政協每年開展協商的重要議題。為助力漯河市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分別帶領調研組赴新疆、四川、上海、北京等地食品加工企業和產業重點領域深入調研。
2024年7月初,市委書記秦保強在一次會議上向市政協交辦:“希望市政協發揮優勢,對全市人工智能賦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開展調研,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市政協主席王克俊當場表態:“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隨后,市政協第一時間召開主席會議,確定“擁抱人工智能 推動漯河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協商課題;組建1個總課題組、5個子課題組和若干工作專班,并邀請部分市內外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學者深度參與;組織人員赴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和省內有關城市調研考察……
在3個月后召開的專題協商會上,秦保強和市長黃鈁出席會議并講話,充分肯定市政協形成的“1+5”系列研究報告,要求相關部門盡快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行動,助推漯河市食品人工大模型落地建設。
“這只是市政協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例。”市政協秘書長舒暢介紹,近年來市政協積極搭建協商平臺,全力奏響建言獻策“協奏曲”,助力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其中,由市委主要領導領辦督辦的《關于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打造現代化食品名城的提案》,在推動漯河市爭做踐行大食物觀的領跑者,加快建設優勢再造、形神兼備現代化食品名城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活力:為食品產業創新賦能
作為首家中國食品名城,近年來漯河市提出“文化點亮城市、產業彰顯特色、創新引領未來”的城市發展理念,號召全市上下奮力推動新時代“二次創業”,堅持食品工業、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用世界眼光、中國經典、河南名品的更高追求發展食品產業。
圍繞“兩高四著力”,市政協聚焦“加強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傳統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食品創新人才高地”等課題開展協商,先后形成十余篇協商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120余條,為漯河市通過“三鏈同構”和“六個打通”的發展策略,打造高能級創業創新創造綜合體,促進創新資源匯聚、生長、集成、流動、共享,持續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會聚14位院士、29名國家杰青和長江學者領銜23個科研團隊,形成食品領域“最強大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2項,制定食品領域國際、國家、行業標準70余項;攻克塔格糖世界性工藝難題,特醫油脂成果填補省內空白,營養健康大模型引領食品產業擁抱人工智能……中原食品實驗室成為當之無愧的食品創新“發動機”。漯河市正以“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大健康觀”為引領,推動食品產業向新質生產力躍升,努力實現中國食品名城向世界美食之都的跨越。
合力:為食品產業凝聚共識
近年來,漯河市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切實把黨的決策部署落實下去、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齊心吹響助推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
長期關注漯河食品產業發展,助力打造國家級食品實驗室、爭當全省預制菜產業發展聯盟“盟主”,持續跟蹤《關于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等協商成果的落實,聯合中原食品實驗室成立市政協委員企業承接食品創新成果服務中心,協調成立河南省豫商聯合會食品行業發展協作服務委員會……翻看這幾年漯河市政協的履職檔案,一件件提案、一條條建議,見證了漯河市政協為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集智聚力的不懈努力。
據了解,圍繞助推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漯河市政協共開展重大協商活動30余次,組織前置學習二十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交重點調研報告30余份。其中,《關于促進食品“出海” 推動全市外貿增長的建議》被列為年度重點提案,由市委主要領導領辦督辦,推動全市食品加速“出海”;《關于以文化賦能現代化食品名城建設的調研報告》《關于借助海南優勢 助力食品加速“出海”的建議》等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許多意見建議轉化為實際行動。
“充分發揮政協自身優勢,探尋食品產業‘長青’密碼。”王克俊表示,將進一步優化協商平臺、加大創新力度、凝聚智慧力量,為漯河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據《人民政協報》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