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扛牢就業幫扶主體責任 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記者 張俊霞 通訊員 張曉琪 張 炎)“我參加了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后,應聘到了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工作。每月工資比之前增加了一千多元!”8月25日,西城區陰陽趙鎮大樓魏村脫貧戶陳女士說。近年來,我市人社部門按照“外出務工穩存量、就近就業拓增量、健全機制提質量”的工作思路,切實扛牢就業幫扶主體責任,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穩定務工規模,打贏轉移就業“增收仗”。堅持把務工就業作為持續增收重要舉措,上半年,全市已幫扶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對象)就業2.95萬人,完成省定任務的123%。加強勞務協作。持續開展“漯見+”系列人力資源對接活動,廣泛收集發布一批沿海地帶(發達地區)招聘信息,推動人力資源服務下沉鄉村一線。多舉措支持跨省市務工就業,2024年落實脫貧人口跨省務工交通補貼234萬元,惠及5686名脫貧勞動力。創新服務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村級勞務經紀人隊伍,指導全市296名持證農村勞務經紀人分別與6家人力資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444份,招聘崗位信息搜集發布機制進一步優化。發揮勞務品牌的就業招牌作用,打造培育“漯河食品工”品牌并亮相2024年全國展示大會。推動信息化建設。實施農村勞動力實名制信息動態管理,將農村勞動力納入就業失業登記范圍。采取“大數據+鐵腳板”,摸排1.3萬戶脫貧家庭就業信息。
深挖崗位增量,構建就近就業“新格局”。堅持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并重,千方百計增加“家門口”就業崗位。推動市內就近就業。開展穩崗留工行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等,深入全市產業集聚區、重點企業(項目)等用工主體,引導本地企業吸納脫貧人口就業。印發漯河市支持零工市場發展10條舉措,探索開展“零工市場+第一書記+農村勞動力”幫扶機制。全市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對象)每年市內就業人數保持在1.9萬人以上。助企減負保崗位。組建人社政策宣講團,深入全市806家重點企業,詳細解讀吸納高校畢業生和脫貧人口就業補貼、穩崗擴崗社保補貼等一系列助企政策。今年以來,全市共為企業減返社保費7000余萬元,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穩定重點群體就業1.2萬余人。公益援助兜底線。印發鄉村公益性崗位摸排方案,對全市9700名各類鄉村公益性崗位開展“大起底、大摸排”行動。建立“動態監測+二次安置”幫扶機制,已對278名存在返貧風險人員及時進行再次安置,確保年增收6000元以上。
健全長效機制,夯實就業幫扶“硬支撐”。堅持品牌引領,強化技能培訓,持續提升就業質量。我市堅持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技能為重點,以取證持證為標準,持續推進“群眾點單、機構下單、政府買單”的“三單制”培訓模式,擴大培訓覆蓋面,促進更多脫貧勞動力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完善政策保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出臺《漯河市人社局2025年人社幫扶重點任務及分工》,將脫貧人口就業幫扶分解為12項可量化指標,確保市、縣人社部門“一盤棋”推進。成立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季考核”推進機制。深化技能幫扶。在農業農村領域開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抓好“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提高脫貧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技能。開展“春風行動·就在家鄉—帶崗入戶、送技上門”服務活動。上半年,全市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4萬人次,完成省定任務的85%。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漯河食品”人力資源品牌。積極開發“技能+創業”“勞務品牌+創業”等特色創業項目,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滿天星”計劃。實施“家政興農”行動,連續6年舉辦全市家政服務業技能大賽,培育“沙澧家政”“家天下”等家政品牌6個。“家政興農”行動吸納就業超6000人。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