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溫度 幫扶有力度 ——舞陽縣社區矯正中心智慧賦能矯正工作
“要不是矯正中心幫我在葡萄園找到工作,我真不知道咋面對家人……”日前,在漯河瑞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葡萄園,矯正對象李某熟練地修剪著葡萄枝,手上的繭子見證著他的蛻變。這樣的場景,只是舞陽縣社區矯正中心溫情幫扶矯正對象的一個縮影。
舞陽縣司法局筑牢底線思維,聚焦社區矯正主責主業,以改革破題、以科技賦能、以溫情幫扶,從嚴格監管到暖心幫扶,讓一個個矯正對象重獲新生。今年9月,舞陽縣社區矯正中心被省司法廳命名為河南省智慧矯正中心。
優化平臺
夯實智慧矯正硬支撐
走進舞陽縣社區矯正中心,1000余平方米的智能化辦公區里,指揮調度屏上矯正工作動態實時刷新,工作人員輕點信息核查系統,便完成了一次線上點驗。該中心法治教育室能容納近百人,高清投影儀投射著法治案例;心理咨詢室里,柔和的墻面搭配柔軟的沙發,專業心理咨詢師為矯正對象心理健康“把脈問診”;接待大廳的便民服務臺上,雨傘、充電寶、老花鏡整齊擺放,供來報到的社區矯正對象及來訪群眾使用。
今年,該中心建成了集業務管理、移動執法、指揮調度于一體的全流程智能化體系,構建了“一個平臺、兩個中心、三大支撐、四個智慧化”的矯正監管格局。
改革破題
推行社區矯正“隊建制”工作模式
“以前社區矯正工作由司法所承擔,但司法所人少、事多、責任重,現在‘隊建制’集中資源、優化配置,把大家擰成了一股繩。”該中心大隊長張舒程的話,道出社區矯正“隊建制”工作模式帶來的變化。
為破解傳統社區矯正“力量散、不專業”的難題,舞陽縣司法局在全市率先啟動“隊建制”試點工作:全縣劃分為4個責任區,設1個執法大隊,下轄4個執法中隊,通過機關調配、招錄等方式配備14名專職人員,形成了“執法隊專職主責+司法所配合協助”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建立“日查驗、周調度、月總結”機制,常態化開展技能測試、案卷互查等活動,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養。
該中心執法四中隊隊長張曉琪負責侯集、太尉、章化3個鎮的矯正工作。該片區矯正對象多是文化水平低、年齡偏大的人。一次,一名年齡較大的矯正對象始終記不住報到流程,張曉琪便手繪一張流程圖,逐字標注,直到他弄懂為止。今年以來,該中心累計接收矯正對象150余人,全部自覺完成集中點驗,在全流程規范監管下,未發生一起脫管、漏管事件。
數字賦能
打造智慧矯正新高地
“以前跑遍鄉鎮核實信息,現在坐在辦公室就能掌握動態,效率提高很多。”張舒程操作智慧矯正綜合管理平臺進行集中點驗,感慨信息技術給工作帶來的便利。
社區矯正點驗是對矯正對象進行身份核實、法規教育、紀律強調等監管活動的重要方式,目的是確保矯正對象遵守監管規定、預防重新違法犯罪。依托管理平臺,大數據能精準識別矯正對象越界、離線、脫管等異常情況。一次,系統預警一名矯正對象長時間未定位,工作人員立即聯系,發現對方因手機故障失聯,便及時上門解決了問題。視頻點驗功能也讓矯正對象少跑路。家住偏遠鄉鎮的矯正對象王某說:“在家就能完成點驗,省了不少事。”
今年以來,平臺定期開展線上點驗,預警并化解風險隱患5起,社區矯正監管從“人防”邁向“人防+技防”,一張無死角的監管防護網,悄然守護著社會安寧。
溫情幫扶
為迷途者點亮回家路
一名二十多歲女性矯正對象曾因盜竊被監管,心理上有負擔,不愿向他人提及過往,又擔心上班總請假參加點驗影響工作,糾結了兩周才撥通一中隊隊長朱雨珊的電話。了解情況后,朱雨珊在制度許可的前提下,為她安排了下班后單獨點驗。此舉既維護了矯正對象的尊嚴,又讓對方感受到了監管的溫度。
朱雨珊是剛入職不久的年輕女同志,曾因個別矯正對象覺得女同志好說話、年輕好應付而感到困惑。“同事告訴我,要讓他們敬畏法律,不是敬畏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如今的朱雨珊不僅能從容應對工作,還會靈活解決矯正對象的難題。
舞陽縣司法局秉持“監督管理是基礎,教育幫扶是核心”理念,于2023年5月在漯河瑞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設立全市首個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基地,并根據矯正對象的居住地、特長評估出具就業指導書,近3年來幫助80余人次就業。
獎懲分明
讓正能量照亮前行路
今年5月,矯正對象胡某路過河邊時,發現一名七旬老人落水,毫不猶豫跳入水中救人;7月,矯正對象宋某上班途中看到有人偷車,當即聯合群眾將其制服并送至派出所。兩人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他們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該中心也積極給予他們表揚。對于違反監督管理規定行為的矯正對象,該中心堅決依法依規懲處,今年以來,已依法訓誡7人次、警告11人次,提請治安管理處罰3人次、撤銷緩刑建議4人次。
“從‘管得住’到‘矯得好’,我們的腳步不會停。”舞陽縣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希宏說,舞陽縣社區矯正中心將在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上多點發力,持續深化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完善社區矯正“隊建制”工作模式,讓社區矯正既有法律的力度,又有民生的溫度。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