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會協同力 織密民生保障網 漯河“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釋放多重社會效能
10月23日至29日,全市人社系統以“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為抓手,聯動社會多方力量,覆蓋各類群體需求,創新服務載體,完成了社保政策的精準傳遞與便民服務的下沉落地,取得了提升社會民生保障水平、優化社會治理效能、凝聚社會共識的多重效果,為漯河構建和諧穩定、共建共享的社會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
聯合多方力量
構建社保服務協同網絡
活動中,全市人社系統主動對接企業、媒體、文化機構、金融網點、教育機構等多元社會主體,凝聚全社會共同參與社保服務的合力,將社保政策從“政府端”更高效地傳遞到“群眾端”。
政企聯動,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米”。市人社系統主動對接銀鴿公司、旺旺集團漯河分公司、晉江福源食品公司、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公司等20余家重點企業,為企業職工解讀參保繳費、待遇申領等政策,并針對企業經營中的社保經辦難點制作“全省通辦”“網上辦”操作指南,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與職工的歸屬感,助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媒網協同,擴大政策社會覆蓋面。與大象新聞、《漯河日報》、漯河融媒等省、市媒體聯動,刊發深度報道11篇;在“漯河人社”“漯河日報”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推送政策解讀、活動動態信息20余條,制作《漯河市“十四五”期間社保工作成就》等3期宣傳視頻。這些內容通過媒體矩陣廣泛傳播,覆蓋人群超1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社保政策的社會知曉度。
跨界合作,激活社會服務資源。在市新華書店設置社保宣傳點,滾動播放宣傳視頻;利用銀行網點遍布城鄉的優勢,延伸社保宣傳觸角;邀請中原琴書非遺傳承人創作社保主題曲目,將政策宣傳融入文化表演……這種“社保+文化+商業”的模式充分調動了社會主體參與民生服務的積極性,形成了社會效益疊加的良好效果。
覆蓋各類群體
織密民生保障安全網絡
活動聚焦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城鄉居民、退休老人、學生等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精準提供服務,進一步縮小不同群體間的社保服務差距,彰顯社會公平。
為靈活就業群體減負擔,穩定社會就業基本面。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個體工商戶等靈活就業群體參保難、繳費不便的問題,組織工作人員在新瑪特、萬達等人員密集商圈現場指導群眾通過河南社保APP、豫事辦等線上平臺辦理參保、資格認證等業務,并對操作困難的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截至活動結束,全市新增靈活就業參保人員120余人。
為老年群體送溫暖,守住社會養老底線。在藕池村、東城街道等地,工作人員重點圍繞老年人關心的養老金發放、資格認證、社??ㄊ褂玫葐栴}開展宣講,現場演示手機認證流程;對高齡、獨居老人提供上門認證、上門激活社??ǚ?,累計服務老年群眾280余人次。結合養老詐騙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幫助老年人增強防范意識。這些舉措解決了老年人“辦事跑腿難”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添磚加瓦。
為青年學生筑防線,夯實社會安全基礎。組織舞陽中等專業學校師生代表參與工傷預防體驗活動,在模擬車間通過事故應急處置實訓、安全操作演示讓學生直觀了解化工行業工傷風險。這種體驗式宣傳有助于青年群體在未來職業發展中加強自我保護,從源頭減少了工傷事故發生的可能,為漯河化工產業安全發展、保障青年勞動者權益奠定了基礎。
創新服務模式
探索融入社會治理新路徑
活動期間,工作人員通過面對面答疑、直播互動等方式,累計收集群眾關于社保政策、經辦服務的意見和建議80余條。其中,“簡化靈活就業參保流程”“擴大線上辦理業務范圍”等十余條建議已納入后續服務優化方案。這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服務模式既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問題,也為社保服務的長期優化提供了依據,推動社保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適應社會發展轉變。
同時,活動中構建的政企聯動服務機制、媒體協同宣傳機制、非遺文化賦能政策傳播機制為后續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此次“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探索出“人社服務融入社會治理”的新路徑,通過工作人員主動下沉服務、收集群眾反饋、優化服務流程,讓社保服務更貼合社會需求,進一步提升了政府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全市人社系統總結活動中的有效做法,并使其常態化、長效化:一方面,在政務服務大廳、銀行網點、新華書店等場所持續播放宣傳視頻,讓社保政策宣傳不斷檔;另一方面,進一步拓展線上服務渠道,拓展“智慧社保”功能,讓企業群眾辦事更便捷。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