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明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尚書·大禹莫》里的“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到《誡子書》中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到《朱子家訓》里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節約美德,是中華兒女代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
勤儉節約,說起來容易,可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請客吃飯,出于熱情或礙于面子,飯菜往往很豐盛,吃不完也不愿意打包帶走;辦婚宴,圖喜慶,搞攀比、講排場,菜肴選擇好的、貴的;離開辦公室,空調不關,電燈長明,電腦24小時開機;洗手、洗臉或洗菜時,不關水龍頭,水一直流著……凡此種種,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花了冤枉錢,還污染了良好的社會風氣。我們應該看到,讓勤儉節儉意識深入人心仍然任重道遠。
讓勤儉節約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廣大市民要將勤儉節約的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樹立“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理念。在外用餐,適量點菜,提倡光盤,不浪費糧食;到商場購物,自帶環保袋;離開辦公室,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各個中小學校要加強勤儉美德教育,帶學生誦讀有關勤儉節約的詩句,開展以“勤儉節約”為主題的班會,組織學生觀看關于勤儉節約的教育片,引導學生圍繞勤儉節約展開討論,讓勤儉節約在學生心中扎根。餐飲行業工作者要引導消費者文明用餐,在餐廳顯著位置貼上勤儉節約的標語,在客人點餐時提醒適量點餐。政府部門及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選樹先進典型,在社會上營造濃郁的勤儉節約氛圍。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