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效國強建議——發揮中原食品實驗室作用 著力打造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
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已成為全球競爭核心要素。漯河作為首座中國食品名城,近年來在科技創新賦能食品產業升級方面成效顯著,尤其是中原食品實驗室成為推動食品產業發展的“創新大腦”。然而,我市在科技創新、食品創新高地建設上仍存在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創新主體整體實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對此,市政協委員,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效國強提出以下建議:
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金融創新融合發展。篩選既能契合漯河產業發展需求,又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帶動能力的“三新”項目,加快形成具有漯河特色、可復制推廣的產業項目孵化培育機制。
聚力建設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和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大力度、超常規建設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將漯河打造成全球食品創新的策源地之一,吸引全球食品領域的頂尖人才。
著力打造成果轉化聚集地。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完善尖端性與實用性兼備的人工研發智能大模型,圍繞爆品技術路線構建“需求發現—定向攻關—中試量產—營銷賦能”轉化體系。
培育高能級創新平臺。以“5+N”創新平臺體系為統攬,推動中原食品實驗室、雙匯肉類技術創新中心等爭創國家級研發平臺。積極牽手大院大所在我市建立研發平臺,培育組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干,創新龍頭企業和瞪羚企業為引領,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創新龍頭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推動全市創新型企業量質齊升。
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行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加強研發經費歸集管理。聚焦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工作,建立、規范和統計上報項目,做大全覆蓋的增量。
加快科技型孵化載體建設。采取政府主導、企業自建、引入團隊、聯合大企業或投資機構等方式,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各類雙創載體。
推進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協同發展。引導支持高校強化食品科學與工程等特色學科建設,健全中原食品實驗室與鄭州大學等聯合培養研究生機制。完善“柔性引進科學家+剛性培育團隊”機制,全面落實“六可選”服務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健全財政科技計劃實施與經費管理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完善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開放共享機制,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權改革試點,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與技術路線決策權,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完善創新生態評價體系,著力破解科技創新難點。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行市級惠企科研經費撥付“直通車”制度,有效釋放政策協同效應,厚植創新發展沃土。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