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匯區:小網格織就民生幸福網
國慶假期前,源匯區順河街街道建西社區的邢女士與陳女士在和解書上簽了字,兩人冰釋前嫌。
“我在巡查時,了解到兩家因圍墻位置鬧了矛盾,遂上報社區。在社區工作人員、民警和物業工作人員的調解下,雙方矛盾得以化解。”9月30日,建西社區第五網格網格員石曉東說。
源匯區是老城區和商貿核心區,人流、物流交織,基層治理堵點、難點多。如何變被動響應為主動發現,把群眾的訴求及時收集起來,是基層治理的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源匯區從織密網格體系入手,在城鄉以住宅小區、樓院、村民小組等為單元設置居民網格535個,在產業園區、商圈市場、車站廣場等重點區域設置專屬網格234個,并建立健全網格黨組織。
在此基礎上,源匯區全面推行“一長+多專+N兼”的服務模式,配備社區工作者322名,吸納2700余名在職黨員、“五老”人員等進網入格,擔任網格長、專職網格員。為提升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還吸納430余名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擔任兼職網格員,變身“移動探頭”,對發現的諸如井蓋缺失、墻體脫落等問題,通過微信小程序隨手拍“一鍵上報”,實現服務與治理雙向奔赴。
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源匯區通過建立事件分派機制,落實三級過濾處置,即簡單問題由社區現場處理、復雜問題由街道調度下沉力量或向責任單位派單處理、疑難問題由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指揮中心協調處理,推動問題一站式聯合處置。
“以前社區工作存在單打獨斗的情況,現在有了指揮中心協調和專業部門硬核支持,解決問題的效率大大提升。”建西社區黨委書記王思寧表示。
作為實現網格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該區推行“民呼我應”工作機制,構建集問題接發、處理、督導、反饋于一體的“民呼我應”閉環運行機制,累計解決基層難題1.2萬余個。
高效能治理離不開數智賦能。源匯區在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指揮中心的基礎上,合并原有的“12345”“96771”等便民服務熱線,成立區智慧城市運行中心,打造基層治理大數據信息庫,開發“源小智”微信小程序,設置小區曝光臺,實現“一屏一端”全掌握,還整合城管、環衛等8個部門力量集中入駐辦公,優化工單運轉流程,實現問題快訴快辦。
“我們將持續聚焦‘兩高四著力’,致力在推動高效能治理上探索新模式,積極總結出更多‘源匯經驗’,推動基層治理向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加速轉變,實現基層治理更精準、更高效,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源匯區委書記王奇山說。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