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10月23日商橋鎮黨委副書記宋團結帶領靳莊村村“兩委”成員赴臨潁縣大李村、潘牛村,專題考察學習“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先進經驗。此次調研為靳莊村下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注入了新的思路與活力。
一、借鑒先進經驗,汲取振興智慧
大李村以文旅融合為突破口,改造舊民居發展特色民宿,拓展共享菜地、康養服務等業態,年接待游客2.5萬人次,實現收入130余萬元。潘牛村則通過發展花卉產業、整治人居環境、創新合作社模式,走出了一條產業強、環境優、集體增收入的振興路徑。兩村實踐表明,黨建引領、人才支撐、資源盤活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
二、立足本地實際,發揮自身優勢
靳莊村生態資源豐富,擁有森林綠化700畝、退耕還林400畝,綠化覆蓋率居全鎮前列,人居環境整潔有序,具備發展生態旅游的良好基礎。同時,村莊耕地資源充足,緊鄰107國道,已形成20余戶糧食收購集聚區,成為周邊糧食流通的重要節點,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明確發展路徑,推動融合轉型
結合村情實際,靳莊村規劃四大發展方向:
(一)黨建引領。堅持以高質量黨建統領鄉村振興,建強村黨支部戰斗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機制,提升干部政策執行與群眾工作能力。推行“黨員聯戶+網格治理”模式,每名黨員聯系5–10戶群眾,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矛盾調解和困難幫扶。每月召開“發展懇談會”,組織黨員、村民代表、鄉賢能人共商發展計劃,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建格局。積極對接上級部門,爭取政策與資源支持,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
(二)生態賦能。依托現有林地資源,探索“生態+”多元發展:一是發展林下藥材種植、蜜蜂土雞養殖等林下經濟;二是建設森林步道、休憩涼亭等休閑節點,配套農產品展銷,培育周末近郊游業態。
(三)產業升級。依托糧食收購集聚優勢,推動散戶集約化轉型。一是引導20余戶收購大戶組建“靳莊糧食合作社”,統一品牌與操作流程;二是配套建設烘干、倉儲設施,延伸產業鏈條;三是對接本地面粉廠及食品企業,發展訂單農業,穩定農戶收益。
(四)資源盤活。學習大李村經驗,盤活村內閑置資源,改造建設“靳莊鄉居”主題民宿;利用村頭坑塘打造親水平臺、休閑長
廊等設施,發展“垂釣+”休閑經濟;借鑒潘牛村模式,推動村民以土地、勞動力等資產入股分紅,共享發展收益。
四、凝聚合力,共建美麗鄉村
靳莊村將以黨建為引領,以生態為基礎,以產業為動力,積極構建“農業+文旅+商貿”融合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集體經濟壯大、人居環境提升、特色產業突破,為商橋鎮及全區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未來的靳莊村,將朝著生態宜居、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的目標穩步邁進。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