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區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返貧 增收入 謀振興
(記者 李麗娟 通訊員 武鵬沖)政策幫扶精準有效、脫貧人口收入穩步增長、鄉村治理效能持續增強、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8月22日,記者從召陵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會上獲悉,2021年以來,召陵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壓倒性位置,推動責任、政策、工作落實,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在全市鞏固脫貧成果綜合考核中連續四年取得“好”等次,持續走在全市前列。
成績背后是付出和努力。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工作體系,保障重點任務落地見效;依托“區塊鏈+防返貧致貧監測幫扶”信息系統,常態化開展“周四集中幫扶日”活動,不斷提升監測幫扶質效;通過產業帶動、就業攻堅、消費助農、金融扶持等多元化幫扶措施,持續增加脫貧人口收入;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四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更加完善,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2021年以來,召陵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8%。召陵區累計識別監測對象709戶2413人,有勞動能力監測對象開發式幫扶措施實現全覆蓋,1994戶脫貧家庭“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成績來之不易,還需再接再厲。站在五年過渡期收官的關鍵節點,全區上下更要提高站位、保持定力,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工作主線,持續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用好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幫扶措施,確保五年過渡期高質量圓滿收官。”召陵區委書記李湛說。
為全力打好五年過渡期收官戰,召陵區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精準監測識別。充分運用“區塊鏈+防返貧致貧監測幫扶”信息系統,統籌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和防止返貧致貧對象的識別認定工作。聚焦脫貧戶、大病戶、殘疾戶等重點群體,健全“常態化監測+集中排查”機制,暢通監測渠道。對排查確認的監測對象,精準掌握需求,“一戶一策”確定幫扶措施,實行動態管理。
做強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農林產品加工、休閑農業等,重點培育老窩鎮辣椒、花生,青年鎮鴨蛋、中藥材,萬金鎮變蛋、蘑菇,召陵鎮吊瓜、甘薯等地域品牌,推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深入推進“三鏈同構、農食融合”,依托“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推行“五級訂單”生產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依托正大300萬只蛋雞全產業鏈項目,積極推廣正大“六統一”服務模式,著力打造綠色種植、現代養殖綠色循環產業鏈,構建“政府+企業+農戶”共商共建共享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強化載體作用發揮,對幫扶車間、產業基地、光伏電站等增收載體實施動態監管與升級改造,確保持續發揮帶富效能。
穩崗擴崗就業。動態監測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等重點幫扶群體就業狀態,做好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保障。合理開發、規范管理鄉村公益性崗位,用好用活各類公益性崗位補貼資金政策,為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業機會。深入推進“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強化技能提升幫扶,高質量推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
創新金融賦能。精準落實金融幫扶,持續提升脫貧群眾自主發展能力,激活內生動力。創新金融幫扶模式,開發“產業鏈金融”等定制化產品,強化信貸支持與特色產業綁定,提升脫貧群眾的生產經營參與度,增強幫扶效果的持續性,讓更多脫貧戶和監測戶享受到金融政策帶來的紅利。
升級消費幫扶。充分發揮消費幫扶線上線下銷售平臺作用,優化消費幫扶專柜布局,建立動態淘汰機制,確保專柜高效運轉。完善“1+N”消費幫扶模式,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促進消費幫扶工作更加規范、有序。
加強兜底保障。加強對兜底保障對象的精準動態識別,建立民政、醫保、殘聯等部門月度數據比對機制,主動篩查未納入保障的困難群眾;喪失或無勞動能力者100%納入低?;蛱乩ЧB,弱勞動力群體同步銜接就業幫扶。推行“政策找人”服務模式,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政策精準匹配、主動推送,確保幫扶政策應享盡享。強化政策落地閉環,每季度開展保障政策享受率核查,設立兜底保障過渡期,防止保障斷檔。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