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理事會立規矩 送服務 樹新風
(記者 齊國霞)“以前娶媳婦,光彩禮就要付十萬八萬,宴席得擺三四十桌?,F在好了,彩禮最高3萬元,宴席控制在20桌內。”日前,在舞陽縣文峰鄉桐陳村一名陳姓村民的婚宴上,他握著村紅白理事會會長的手連聲道謝。如今的桐陳村,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少了,勤儉節約的多了;高價彩禮的爭執沒了,鄰里互助的溫情濃了。這一系列喜人的變化,正是村紅白理事會用實干為鄉村注入文明活力的生動體現。
立規矩,定下省錢不丟面子的辦事標尺。移風易俗,不能靠“硬管”,得先立好讓大家都認可的規矩。村里剛成立紅白理事會時,吸納了3名有威望的離退休干部、2名老黨員,在鄉黨委、鄉政府的領導和鄉民政所的指導下,一次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逐字逐句打磨紅白事操辦標準。最終定下的紅白事操辦標準,既守住底線又透著貼心:婚事宴請規模不超過20桌,單桌菜品花費控制在500元以內,一盒香煙不超過15元,彩禮金額不超過3萬元,徹底打破彩禮越高越有面子的舊觀念;推行“厚養薄葬”理念,喪事宴請人均餐費不超過20元。
送服務,當好暖心的辦事幫手。以前村民辦喜事,得提前半個月找廚師、訂場地、招呼親戚,忙得腳不沾地?,F在,只要村民有辦紅白事的需求,理事會成員會第一時間上門對接,從宴席菜單敲定、賓客座位安排到現場流程協調、物資采購把關,“一條龍”幫襯。據統計,理事會成立以來,已累計為全村30余戶村民提供紅白事服務,平均每戶減少開支2萬余元。
樹新風,做好文明入人心的引導文章。理事會成員深知,移風易俗不能只靠定規矩,還要靠引導,讓文明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村里80人組成的民間藝術花社成了傳播文明新風的組織。農閑時,花社成員穿著鮮艷的服裝,敲著鑼鼓、扭著秧歌,把反對高價彩禮、倡導“厚養薄葬”等編進唱詞,在村頭廣場表演,引得村民紛紛圍觀。年底,紅白理事會還會聯合村“兩委”開展“好媳婦”“好公婆”“五好家庭”評選,通過村民推薦、公開投票、現場表彰的方式,讓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的典型走進大家的視野。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