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鵬建議——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 推進鄉村建設片區化組團式發展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建設提質工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分類推進鄉村建設片區化、組團式發展。根據當前我市實際情況,市政協委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鵬提出具體建議。
完善體系,推動城鄉統籌建設發展。加快形成“中心城區—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連綿結構。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區為龍頭、縣城為紐帶、小城鎮為節點、村莊為支撐,廣泛覆蓋城鄉的產業發展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城鄉之間交通通道、數字通道、制度通道建設,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系統管理,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全面解決規劃成果圖、數、表不一致等問題,實現互聯互通。完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體制機制,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
城鎮協同,構建城鄉融合空間格局??蚨ǔ青l融合發展區,推動人口、產業等向城鎮圈集聚。優化城鎮圈內部結構,切實發揮區級公共服務核心支撐帶動作用,加強城鄉融合、產城融合。
集約增效,提高各類資源使用效率。推動臨潁縣、舞陽縣中心城區結構優化提升,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將中心鎮打造為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化的重要空間載體,整體謀劃鎮、村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事宜。
三鏈同構,發揮糧食產區產業優勢。統籌糧食生產與農民增收關系,在鄉鎮級規劃和村莊規劃中將不超過村莊用地5%的規模作為機動指標,著力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全面提升糧食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藍綠筑底,提升農業空間生態價值。以耕地為綠色基底,以水系、濕地為藍色網絡,統籌保障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河流生態修復治理,推動林網質量提升,構建以高效農田為本底,河道、農田林網為骨架的生態空間格局,提升區域生態系統的自我平衡和凈化能力。
因地制宜,科學統籌劃分村莊類型。統籌考慮鄉村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等因素,確定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護、整治改善、搬遷撤并5類村莊。根據村莊類型安排鄉村建設用地增量,因地制宜引導農村居民點優化布局,提升建設品質。
控制總量,合理布局村莊建設用地。劃好劃準劃優村莊建設邊界。村內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優先用于村民住宅、小型體育活動場地等。村內集中連片且規模較大的存量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
聚焦重點,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本土中小型龍頭企業。建設縣域鄉村振興示范園區,推動臨潁縣、舞陽縣綠色食品邁向價值鏈高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