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街計劃”:讓居民從“盼清潔”轉變到“共守護”
“以前出門怕踩坑、回家繞著雜物走,現在樓道敞亮了、小巷干凈了,連鄰居們碰面都愛聊怎么把環境維護好。”11月12日,源匯區老街街道濱西社區田阿姨的感慨,道出了這個混合型社區的變化。
該社區多名居民曾向社居委反映衛生差、雨污管網堵塞等問題。10月28日,該社區黨委推出“煥街計劃”,以民心為導向,讓居民從“盼清潔”的旁觀者變為“共守護”的主力軍,書寫了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
治理始于民心所向。社區摒棄“自上而下”的整治模式,搭建“1+4+N”協商議事平臺,融合“官方力量”與“民間聲音”。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走訪及6場議事會,傾聽居民對綠化帶臟亂、樓道雜物堆積、雨天積水等問題的吐槽,將個人意見凝聚為“先清雜物、再修設施、最后定規矩”的共識,找準治理靶心,讓居民感受到被重視,為后續行動奠定基礎。
合力攻堅促成自覺轉變。組建黨員先鋒隊、黨員志愿隊和居民突擊隊,以暖心服務消除居民顧慮。為高齡老人、行動不便群體提供上門服務,對抵觸住戶開展“共情式溝通”。黨員帶頭清理,帶動居民參與,原本計劃15天的集中整治10天便完成,42處衛生死角被清理,18車雜物全部清走,實現了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
長效機制守住整治成果。為避免環境整治“一陣風”,社區建立三項“硬制度”:黨員、網格員、居民代表組成巡查隊每日巡查,做到“發現即處理”;垃圾清運“每日定點、不隔夜”;每月評選“清潔家庭”,營造“比干凈、比文明”的新風尚。同時,推行“公益合伙人”制度,鼓勵居民參與志愿服務,讓環境整潔常態化。
如今,濱西社區環境整潔度好評率達95%,鄰里關系愈發和睦,越來越多的居民從“受益者”變為“共建者”。
“煥街計劃”的成功,核心在于讀懂民心——以居民“急難愁盼”為出發點,以“參與感”為關鍵點,以“滿意度”為落腳點。這一實踐證明,基層治理不需要巨額投入,只要扎根群眾、凝聚合力,用民主協商聽民意、精準服務解民憂、長效機制固成果,就能讓社區煥發持久活力,讓居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斷增強幸福感與歸屬感。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